正文 第23章 社交中的語言技巧(1)(2 / 3)

安慰病人家屬

重病者的家屬往往沉浸在痛苦與無助之中,若安慰不當,反而會勾起辛酸。應從側麵人手,多談些平常事,讓他們放寬心,或做好精神準備。在這時千萬不能對病人有任何微詞。

安慰死者家屬

失去親人對家屬是最大的打擊,因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勸慰時。一方麵要勸其“節哀”、“想開點”;另一方麵又不能武斷地製止其哭泣。哭是一種宣泄,隻有把心頭的鬱悶宣泄出來,精神上才會好受些。

如果你朋友家裏有人去世,你最好的安慰方法是不要提及死者,讓他逐漸忘記那些不可挽回的不幸。在這種場合,你千萬要記住,不要為表示你的惋惜而撩起別人心底層的悲傷。

安慰失戀者

熱戀中的男女突然分道揚鑣,失戀者百思不解,肝腸寸斷悔恨交加,精神恍惚。安慰他們必須從整個人生舞台的角度來談,勸其重新振作起來,追求新的生活。

安慰離婚者

離婚給一方或雙方總會帶來一種難言的悲哀。安慰時,不能就離得對還是不對談起,而是要迂回地暗示對方應忘記過去麵對未來,勸其豁達一些,重新建立新的生活。在這種勸慰中,最佳的方法是同情,並啟發其辯證認識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此外,還有諸如落榜者、失業者、家庭不幸者等都需要親朋好友的安慰,在他們孤立無援、苦不堪言的時候,有人伸出溫暖的手,一定會使他們感到莫大的安慰。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安慰獲得最佳效果,掌握好安慰的策略和尺度,注意分寸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將會事與願違,徒勞無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為瑣事而煩惱的人,對這類人,不要驀然地觸及其病處,要善於等待,抓住最好的時機來安慰他們。比如說,一個朋友因心煩而哭起來了,你不必立即就過去勸其不要哭,而應當讓她(他)痛痛快快地哭一陣。在她(他)的感情得到適當宣泄後,你再上前去說幾句勸勉的話。這時,即使隻有寥寥數語,其效果也勝於在此之前的千言萬語。

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是給別人的一種安慰。表示同情也要講究技巧,不然,其效果就會適得其反。譬如說。一個朋友因某事而煩惱,許多人可能會不加思索地說:“這算得了什麼?何必為此苦惱呢?”

如果你僅僅說這兩句話,不進一步解釋為什麼這算不得什麼,那麼你還是不說為佳,因為你的話不僅僅沒有給他安慰,反而使他不高興。他心裏一定會說:“你懂什麼!你隻會說風涼話。難道我尾為了不值得的事情而自尋煩惱嗎?”本來你是想安慰他一下,其結果反而使對方覺得你這個人缺乏同情心。

最佳的安慰方法是寓安慰於鼓勵之中。這種安慰不僅有助於安定別人煩躁的心,而且還給人以麵對困難的勇氣。

爭辯不要爭論

爭執與論辯應注意些什麼

(1)爭辯有沒有實際的意義。一般來說,為公事進行爭辯是必要的,為私事進行的爭辯則意義不大。為大事應當進行爭辯,並且應當據理力爭;為小事則宜求同存異,不必非“爭”不可。

還須靜思三個細節性問題:一是自己爭辯勝利後,對自己是利大還是弊大。二是自己爭辯的欲望,是出自理智抑或情感。若為情感而衝冠一怒,則毫無必要。三是自己對爭辯對手有無敵意或成見。

(2)切記對事不對人,勿忘常存敬人之心。“兩國交兵,各為其主”。因此切勿“一不作,二不休”、翻臉不認人、一上場就揭老底、算總賬、口出惡言,想置人於死地。

在爭執辯論的過程中。依舊要注意文明禮貌,要始終如一地尊重交往對象,維護其自尊心,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台上是對手,台下是朋友”。常存理解與同情之心,常常設身處地地替對手想一想。有理不在言多,有禮嘴上留情。

(3)有備而來,慎重應戰。在爭辯問題時,可以先聲奪人,也可以後發製人。但不論“出場”在先在後,都要掌握一定的禮儀,做好充分的準備。

怎樣在爭辯中闡述自己的觀點

(1)語氣要自然、果斷。這是維護自尊與自信的需要。有理不在聲高。。發言”快慢相問,疾緩有致,要不怒而威。哪怕一時講錯了話,當時也不要改口。過上一會兒,再重複一遍正確的表述,就等於“自覺更正”了。

(2)說話要簡單、明了,沒有必要東拉西扯,高談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