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社交中的語言技巧(1)(1 / 3)

感謝要發自內心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禮節,多對別人懷感激之心,常說“謝謝”二字,自然受人歡迎,人際關係良好。

從“謝謝”二字推廣開來,我們還應該經常說其它一些禮貌用語。如“請”、“對不起”、“打擾了”、“勞駕”等等。

好言一句三冬暖,人們總是喜歡聽坦誠的話、善意的話、甜言蜜語的話語。服務行業一直倡導“顧客是上帝”,指的就是要禮貌待客。在顧客來時說“請”。顧客離開時說“謝謝”,讓顧客留下好印象,下次再惠顧。

與人交往也是如此。“謝謝”兩個字,使談話的氣氛融洽。使談話人心情愉快,是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運用恰當,會產生無窮的魅力。

1.說“謝謝”時要認真、自然、直截,不要含糊地咕嚕一聲,更不要怕別人知道你在道謝而不好意思。

2.說“謝謝”時應有明確的稱呼,通過稱呼被謝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謝專一化。如果感謝幾個人,最好要一個個向他們道謝,這樣會在每個人心裏引起反響和共鳴。

3.說“謝謝”時要有一定的體態。頭部要輕輕點一點。目光要注視著你要感謝的人。而且要伴隨著真摯的微笑,這樣在對方心裏引起的反響會更強烈。

4.說“謝謝”時要及時注意對方的反應。對方對你的感謝感到茫然時,你要用簡潔的語言向他道出致謝的原因,這樣才能使你的道謝達到目的。

為別人幫忙、辦事,多少總要耗費一些份外的精力,有時還不得不輾轉求人或托情,欠下別人一筆“人情債”。我們道謝時,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語言來表示不安之心。如“真對不起”、“煩你……”、“勞你……”、“實在不好意思”、“真令人過意不去”、“讓你費心了”等等。

有時,道謝者在口頭表示謝意的同時。往往還要贈以禮物。送上禮物時,你可以隨口說上一句:“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說:“隨便買了點小東西,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許多人習慣於在告辭時才這麼說,目的在於不要張揚,也便於對方接受。這麼做,可以避免物品衝淡了人情,否則,有意張揚。反複提及。就有將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降為金錢關係之嫌。

對道謝者來說。有機會時在行動上給對方以回報。也是需要的。這種心願,可能要適當表露。

你可以說:“今後,能給我一個回報的機會嗎?”“我很想投桃報李,需要時可不要把我忘了。”“希望在適當的時候我為你出點力,表示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賞個臉嗎?讓我為你奔波一次,以免心中不安。”等等。

道謝是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如果使施惠者反而因此窘迫,便違背了本意。

為了不致使人窘迫,道謝要考慮時間、地點和對方的特點。比如,被謝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幫了你,你應尊重對方的意願。如果恰巧在大庭廣眾之下遇見對方,就要含蓄地表示謝意,或者小聲地耳語,甚至可借握手之機,用熱情有力的動作,加上含笑的眼神來表示。也可以說:“××,我有一點小事想同你單獨說幾句。”借此離開人群,找個合適處再坦誠相謝。

好言一句三冬暖

人生的道路並不平坦,逆境往往多於順境。身處逆境,麵對不幸,當事人不僅自己需要堅強起來,也迫切需要別人的安慰。親切的安黜口雪中送炭,能給不幸者以溫暖、光明和力量。

但不恰當的安慰,卻會給不幸者帶來傷害。因此,安慰光懷著善心是不夠的,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最好的安慰。是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語言。

安慰病人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要過多地談論病情和治療情況。如果對方本來就承受重病的壓力,你再談及過多,勢必加重病人的思想包袱。你不妨多談談病人關心、感興趣的事,講些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減輕病者痛苦;如果能多談些與對方有關的喜事、好消息,促使他精神愉快,就更有利於病人早日康複。

安慰殘疾人

有嚴重身體缺陷的殘疾人,有的長期坐臥病榻上。遭受病魔的折磨,性情有時相當急躁,生活也較常人要枯燥無聊。因此,安慰他們一定要格外精心,尤其不能帶著憐憫的表情。殘疾人最忌諱別人把他們當做弱者來可憐。對他們要多講些鼓勵的話。特別是講些殘疾人戰勝疾病的事例,對他們則是最大的鼓舞。

安慰老人

對老人的安慰要注意其年齡特點。一是主題不要涉及死亡;二是盡量不提及兒女。因為孤獨的老人往往得不到兒女的關懷照顧,有時對生活陷入絕望。所以,要特別尊重他們,就好像兒女一樣關心體貼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