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怯懦軟弱的一麵,不敢麵對現實,不敢麵對未來,不敢提出和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所以隻能以失敗而告終。
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區別。隻要你勇敢一點,大膽地去幫助別人,相信會有一個美好的結累在不遠處等著你。
以下是慷慨助人的經驗之談:
(1)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2)一事當前,首先替別人打算,最後才替自己打算;
(3)當別人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勇敢站起來為之說一句公道話;
(4)敢於幫助別人,敢於為弱者分擔痛苦,才是真正的勇者。
要雪中送炭
要想獲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給人的感覺卻是他們在施恩;本來了無大功,隻是順水推舟,卻可兩邊落好,大落人情,這是成功人士的為人技巧。因為,人際關係存在著一個“成本”,使用方法和時機得當,則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獲得人心。比如,捐助、義賣、讓利等等公益活動,表麵上資助非盈利甚至“倒貼”的社會性公益事業,“無私地”奉獻出愛心,實際上所起的廣告效應,會遠遠大於同等成本的“硬性”廣告。並且,“硬”廣告,隻是讓人知道,而“軟”廣告卻在出名的同時獲得好感與支持。
這裏的關鍵,還是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錦上添花”。
一個有錢人對愛因斯坦抱怨:“誰都不喜歡我,他們說我太自私小氣。可是我的遺囑上已經寫好,要把我所有的財產捐給一家慈善機構了。”
愛因斯坦說:“也許有個牛和豬的故事,可以給你一點啟示。有一頭豬到牛那裏,對牛抱怨:‘別人總是說你很友善,這點倒也沒錯,因為你給他們牛奶。可是他們從我身上帶走的東西更多啊,他們得到的香腸、火腿、肉不都是我的嗎?連我的豬蹄子都拿去燉了!可是,誰都不喜歡我,對人來說,我就是一隻讓人討厭的豬!怎麼會這樣呢?”牛想了一會兒說:“可能是因為我在活的時候就給他們了。”
愛因斯坦說這個寓言的用意很清楚,給予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真誠地給予,才會回收真誠的感情。
以下是慷慨助人的經驗之談:
(1)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2)要有與他人同甘共苦,心裏裝著他人冷暖的情感;
(3)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做扶危解困的“及時雨”。
口渴送水,腹饑贈食
處世的互助原理是:你在關鍵時刻幫人一把,別人也會在重要時段助你一臂!初看起來這似乎是等價交換,然而,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可能孤獨一人打拚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麵推廣開來,更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要想讓別人將來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感動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回報的資本。因此,高明的做人技巧就是急人之難,解人於倒懸之中。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廠家因此被迫停產,瀕臨倒閉。
在這個關涉許多企業命運的時刻,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風口浪尖。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