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情緒社交一敗塗地(4)(2 / 3)

身處高位而仗勢欺人會引來殺身之禍,胡惟庸、石亨就是這樣。擁有才能而不謙遜會引來殺身之禍,徐渭就是這樣。積財而不散會引來招殺身之禍,沈秀、徐百萬就是這樣。恃才妄為會引來殺身之禍,林章、陸成秀就是這樣。對社會人事妄發議論會引來招殺身之禍,李贄、徐觀就是這樣。反之,就能免除禍殃。這些人的後果都是不能虛己造成的。鯤鵬歇息六個月後,它振翅高飛,能扶搖直上九萬裏雲霄。做人做事不懂息機,不撲則蹶。所以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貴極則賤,賤極則貴,凡事都是如此。身在局中的人,應保留回旋的餘地。伸縮進退自如,是處世的好方法。

能虛己的人,能隨時培養自己的機息,處處保留回旋的餘地,不僅能全身而退,而且還能培養自己的度量。虛己處世,功不可占盡,名不可事盡,利不可得盡,事不可做盡。如果自己感覺到處處不如人,便要謙下揖讓;自己感覺到處處不自足,便要恬退無爭。

曆史記載:東漢時期,肅宗即位,立母親馬皇後為太後,章帝又打算賜封各位舅父,但馬太後不同意。適逢天旱,有人上書說是因為未封外戚的緣故,於是有關部門奏請依照舊製賜封。馬太後下詔說:“那些上書建議封外戚的人,都是要向皇帝獻媚,以謀求好處罷了。從前,王氏家族一日之內有五人一起封侯,而當時黃霧彌漫,並未聽說有天降好雨的反應。外戚富貴過盛,很少不歸於傾覆。所以先帝對他的舅父慎重安排,不放在朝廷要位,還說,‘我的兒子不應與先帝的兒子等同。’如今有關部門為什麼要將馬家同陰家相比呢!況且衛尉陰興,受到天下人的稱讚,宮中的使者來到門前,他連鞋都來不及穿,便急忙出迎,如同蘧伯玉一樣恭敬有禮;新陽侯陰就,雖然性格剛強,略微莽撞,然而胸有謀略,攻城占地,議論戰略戰術,朝中無人能與他相比;原鹿侯陰識,為人勇敢忠誠而有信義。這三個人都是天下群臣中的出類拔萃者,難道能比得上嗎!馬家比陰家差遠了。”她堅持不同意賜封。章帝看到馬太後的詔書後悲哀歎息,再次請求,太後回答說:“我反複考慮此事,希望能對國家和馬氏雙方有益,難道隻是想博取謙讓的名聲,而讓皇帝蒙受不施恩於外戚的怨恨嗎?從前竇太後要封王皇後的哥哥,丞相周亞夫進言,‘高祖有規定,無軍功者不得封侯。’如今馬家沒有為國家立功,怎能與陰家、郭家那些建武中興時期的皇後家相等呢!我曾觀察那些富貴之家,官位爵位重迭,如同一年之中再次結果的樹木,它的根基必受損傷。況且人們所以願封為侯,不過是希望上能以豐足的供物祭祀祖先,下能求得衣食的溫飽罷了。如今皇後家的祭祀由太官供給,衣食則享受禦府的剩餘之物,這難道還不夠,而定要擁有一縣的封土嗎?我已深思熟慮,你不要再有疑問!”這不僅是馬太後能居高思傾、居安思危、處己以虛、持而不盈,而且是希望章帝的各位舅父處於“虛而不滿”之中,以避免將來遭到大臣的嫉妒而身敗名裂的下場。在這段話裏,我們能讀出馬太後公正無私和認識大體的胸懷。

做人恪守虛,就能自全自保;修養虛,就能人德入道;實用虛,就能容人容世。隻有虛能轉實,實不能轉虛。

君子貴在虛己處世。猛禽將要攻擊目標,必先斂翅低飛;猛獸將播捉獵物。必先巾貼伏地;聖人將要行動,必先示人以愚鈍的形象。食人的虎豹看不到它的牙齒。咬人的狗聽不到它的叫聲。所以用兵的人以柔克剛,以弱乘強。不僅用兵如此,做人做事亦然。薑太公說:“能寬柔又能冷靜地對待自己,能謙恭而禮貌地待人,能剛柔相濟地處事,能忍耐又能果斷地行動,這四種方略就是先世明君治國昌盛的原因。正義勝過私欲時國家就會昌盛,私欲勝過正義就會使國家衰亡,勤勞謙恭勝過怠惰就會使國家吉祥,怠惰勝過勤勞謙恭就會使國家滅亡。”

才在於內,用在於外;賢在於內,做在於外;有在於內,無在於外。這就是以虛為大實,以無為大有,以不用為大用的道理。人們取實,我獨取虛;人們取有,我獨取無;人們爭上,我獨爭下;人們爭有用,我獨爭無用。這是道家處世的妙訣。爭隻能獲取小得、小有、小用,不爭將會獲取大得、大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