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不僅是一種社交的藝術,更是一種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偉大。明代朱袞在《觀微子》中說過:“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懷。”可見,以肚量襟懷比喻人的寬容,歌頌人的氣度,中外盡然。這裏有一則美國總統馬琴利的故事:
馬琴利任美國總統時,特派某人為稅務主任,但為許多政客所反對,他們派遣代表進謁總統,要求總統說出派那個人為稅務主任的理由。為首的是國會議員,身材矮小,脾氣暴躁,說話粗聲惡氣,開口就給總統一頓難堪的譏罵,如果當時總統換成別人,也許早已氣得暴跳如雷,但是馬琴利卻視若無睹,不吭一聲,任憑他罵得聲嘶力竭,然後才用極溫和的口氣說:“你現在怒氣應該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罵我的,但是,現在我仍願詳細解釋給你聽。”
這幾句話把那位議員說得羞慚萬分,但是總統不等他道歉,便和顏悅色地說:“其實我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會大怒若狂。”接著他把任命理由解釋清楚了。
不等馬琴利總統解釋完,那位議員已被他的大度折服了。他私下懊悔剛才不該用這樣惡劣的態度責備一位和善的總統。他滿腦子都在想自己的錯了,因此,當他回去報告谘詢的經過時,他隻搖搖頭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盤解釋,但隻有一點可以報告,那就是——總統並沒有錯。”
無疑地,在這次交鋒中,馬琴利占據了上風,為什麼他能占據上風,就是因為他的寬宏大量。
在事業上建功立業、取得成就的,絕非是那些胸襟狹窄、小肚雞腸、謹小慎微之人,而是那些如馬琴利般襟懷坦蕩、寬宏大量、豁達大度者。
隻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作“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拚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隻有如此放得開的人,才是豁達大度之人。
不忍不耐,不能做大
當然,想心胸寬大,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傳說太陽和北風打賭,看誰能先讓行人把大衣脫去。於是太陽用它溫暖的光輕而易舉地使人脫下大衣;而北風使勁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太陽與北風打賭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道理:對別人要像太陽那樣,用溫暖去感化他們,讓他們從中體會到溫暖;如果一味地強逼壓製,會使人感到極強的心理壓力。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就要有一個大的胸懷。人與人相處,總要有一方先打開胸襟,對他人要真心實意,不能做兩麵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間等待對方先有所表示,那麼別指望會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
春秋時代,齊桓公取得的成就全賴宰相管仲的輔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繼承的問題與他作對,曾經刺殺齊桓公未成。因此齊桓公即位時,想懲罰管仲,後經鮑叔牙的勸說,“大王若想稱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為相。管仲為報齊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華,不但使齊國兵強國盛,更使齊桓公得以稱霸天下。如果齊桓公對於曾經和自己敵對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鮑叔牙的忠言,或許就不會有目後的成就。正因為他能夠包容管仲,任賢而不避仇,並將政治的實權交給管仲,這種開明的做法,為他帶來了日後的大業。
美國有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議員康農,剛剛上任就有代表嘲笑他:“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先生,他的口袋裏恐怕還有小麥吧!”這是在諷刺康農還沒有擺脫農夫的氣息。
康農並沒有生氣,而是從容不迫地答道:“我不僅口袋裏有小麥,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草屑。我們西部人難免有些鄉村氣,可是我們那裏的小麥和草屑,卻能生長出最好的禾苗來。”
時與康農隨行的人員要求康農去找那位議員理論,康農拒絕了,他說:“算了,何必與他爭論。”
這個絕妙的回答,不但表明康農能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且顯示了他博大的胸懷。
經常有人用“宰相肚裏能撐船”來衡量別人和自己有沒有氣量。一部分人斤斤計較,眼裏容不下沙,肚裏容不下氣,甚至因氣量小而鬧出病來,他們明知自己氣量小就強調自己不是宰相;一部分人則相反,本不是宰相卻偽裝做宰相,在許多主要問題上不作鬥爭,一團和氣,破壞原則。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