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除了察覺情緒,找出自己的情緒溫度計之外,學習從大架構看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不起怒氣。
給怒氣敷冰
一個不會憤怒的人是庸人,一個隻會憤怒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製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發怒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於運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則控製情緒,用理智駕馭情緒。隻要我們肯下功夫學會製怒的正確方法,他人肯定會對我們的道德、修養以及理智、大度出自內心的佩服。那時,我們自會達到“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的新境界。
製怒的智慧,來自於冷靜。冷靜提供了思考的空間,頭腦一發熱,思考的空間就少了,也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氣用事,無端動怒,結果將人際關係帶往不可追悔的地步。
在怒火中燒時,“逆向性思維”有助於我們冷靜下來。一定要勸自己回頭想想自己為什麼與人發生衝突,是不是自己太衝動?這樣,頭腦就會較為冷靜,較為理智,看問題就會比較樂觀,從而避免做出過激的舉動和後悔莫及的蠢事。
在怒氣已經產生時,要更加注意控製自己的行為,防止因對行為的失控而導致新的致怒因素。在製怒過程中,要把怒氣的自控和旁人的助控結合起來,樂於接受別人的勸告,這時你再學習一些製怒的技巧,比如轉移、釋放、躲避使你發怒的刺激,就可以輕鬆達到製怒的目的了。
產生怒氣時,此時如果能保持高姿態,心胸開闊,自我安慰,來點“宰相肚裏能撐船”的精神,使大腦盲目的衝動冷卻下來,就可以逐漸消除怒氣。同時,還可以把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
當然,要想做到遇事不怒,還要從平時加強道德修養、培養良好性格、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等方麵做起。
首先,克製衝動,培養冷靜處理問題的習慣,也是獲得好情緒的重要條件。
希吉爾先生是一家大型超級市場的老板,他每天都會去巡視他的商場。一個月前,希吉爾先生因為突發心髒病而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由於泰得醫生與希吉爾先生交往時間很長,知道希吉爾先生是個易激動脾氣暴躁的男人。便勸告他說:“如果您還想每天起床後再看見自己的親人和您的商店的話,您就必須在您發脾氣前做深呼吸,再想出一個能解除生氣的辦法。如果您不這麼辦的話,我隻能為您開始物色一位好牧師了。因為您的病隻有您自己和上帝能幫助您了。”
當希吉爾先生出院後的第一天他就一大早來到他的商場,他有好幾個星期沒看見他的商店和員工了。而他更希望看見商場裏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他走到一個貨區發現有位女士想買鞋子等了很久沒有人招呼她。而他的店員們也不在工作崗位上。他發現他們並不是因為忙碌而不能分身,而是簇擁在一起聊天。他的心跳開始加速,呼吸也不均勻。他想起了泰得醫生的話,他邁著緩慢的步子走到那為女士麵前,蹲下身子為她試穿她想要的鞋,然後交給服務員去包裝後便離開了那裏。當他做完這些後他覺得也沒什麼可太值得生氣的了。他到了50歲才第一次發現,原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要生氣後才能找到。
其次,懂得珍惜感情的重要性,會使我們自覺地克製怒氣。
小蘭和丁梅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她們幾乎每天都會煲上半個小時的電話粥,一有時間還一起去逛街、看電影、溜冰、跳舞,可是這一切自從小蘭交了男朋友以後似乎就變了。其實丁梅也理解小蘭的生活變化,即使小蘭有時答應和她一起出去卻中途變卦,丁梅也並不以為然,畢竟自己已經不是她的生活重心了。
可是,小蘭一再不顧丁梅的感受,三番五次毫無誠意地許諾給丁梅各種各樣的約會,最後卻沒有一次守約,事後還怪罪丁梅,說她不給她一點私人空間。丁梅當時非常憤怒,因為那些承諾並不是丁梅自己要求的,而是小蘭主動提出的,那很可能是她在和男友吵架之後的一種宣泄,而一旦男友道歉,小蘭又撇下丁梅,歡歡喜喜地去和男友約會。丁梅覺得自己被她利用了。她很想發火,但冷靜下來之後,她又覺得和小蘭的友誼異常珍貴,發火隻能導致裂痕。最後丁梅開誠布公地和小蘭做了交談,小蘭向她道了歉,她們又和好如初了。
再次,要盡可能避免“地雷”,避開那些容易使你憤怒的人和事,以減少衝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