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是友誼的源泉。對待朋友以誠相待,以品格換品格,就可以在自己同朋友之間架起心靈之橋,並在此基礎上合作共事。朋友之間沒有忠誠,友誼也不會長久。
忠誠,能在可以信賴的人們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打開對方心靈的大門,並在此基礎上並肩攜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誠實在,表露真心,對方會感到你信任他,從而卸下猜疑、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樂意向你訴說一切。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的思想深處都有隱秘封閉的一麵,同時,又有開放的一麵,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開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過的人開放。以一個開放的心靈換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忠誠換來忠誠。
亞遜斯有一次來到阿爾卑斯山下,遇到了幾位天神,天神說:“亞遜斯,你有過朋友嗎?”亞遜斯回答說:“有,他愛我勝過愛你們。”這句話激怒了天神們,他們決心殺掉亞遜斯的朋友,便詢問這位朋友是誰。亞遜斯看出了天神們的用意,就閉口不談。天神們拿出了各自的寶貝引誘亞遜斯,許諾他將有一位美貌無比的妻子,成為一個威嚴無比的國王,等等。這一切都沒有打動亞遜斯的心。但神通無比的天神們還是抓到了亞遜斯的朋友,隻是沒有立刻殺死他,對亞遜斯的話,他們並不十分相信,於是以同樣的手段去引誘亞遜斯的朋友,隻要他同意背叛亞遜斯,他將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財富、權勢。哪知這位朋友也和亞遜斯一樣,絲毫未動心。天神們既羨慕又慚愧,卻沒有一位天神去殺他們,並悄悄地將他們放下了山。亞遜斯說:“我們彼此忠誠、信任,沒有什麼比我們的友誼更重要。”
他們忠誠的友誼震驚了天神,為世人傳頌。而忠誠是友誼的標誌。對朋友的忠誠說明你對自己交友的正確認識,你對朋友的忠誠必然能換回朋友對你的傾心報答。
這是西方人對朋友忠誠的象征,具有數千年曆史的中國,這方麵的例子也很多。
白敏中與賀拔綦是好朋友,兩人同到長安(今西安)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王起。王起知道白敏中出身望族,文才皆上品,十分賞識,有意取他為狀元。但又嫌他與貧寒的賀拔綦交往甚密,有些猶豫,便暗中派人去勸說,暗示他:“隻要你不再同賀拔綦來往,就取你為狀元。”白敏中聽罷,皺起了眉頭,沒有答話。
恰好這時賀拔綦來訪,家人把他打發走了。白敏中得知,當場大發雷霆,立即把賀拔綦追了回來,如實地將情況告訴他,並說:“狀元有什麼稀罕的,怎麼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說畢,命家人擺起酒宴,與賀拔綦開懷暢飲。
說客看在眼裏,氣在心裏,回去便一五一十地向王起彙報,並從旁慫恿:“這小子放不下賀拔綦,咱們也別給他狀元。”誰知王起一反初衷,既取了白敏中,又取了賀拔綦。原來白敏中寧要朋友不要狀元的精神,感化了王起那顆浸透了世俗偏見之心。
子曰:“與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習且不論,忠和信交友時自當切實奉行。以忠換忠,以信換信,此為人生之大理。
朋友的分類
友人對年輕人來說,有助於防止錯誤;對老人來說,有助於彌補因衰老而引起的工作效率之不足;對壯年人來說,則有助於完成各種義行。
有個紳士,朋友無數,三教九流樣樣俱全,他逢人就誇耀,說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後來有人問他,朋友這麼多,都同等對待嗎?紳士沉思了一下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
紳士表示自己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來和他做朋友卻不一定是誠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企圖從他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卻也不少。
有人說:“不夠誠懇的朋友,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紳士說:“那隻會害了我自己。”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級”,計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朋友級”、“點頭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紳士根據這些等級來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扉敞開的程度。
“我過去就是因為把人人都當作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今天才會把朋友分等級。”他最後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