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心平氣和,廣交朋友(3)(2 / 3)

著名人物魯迅雖然和王國維是同一時期,又都有棄醫從文的大體近似的經曆,由於魯迅交友慎重,結果截然不同。魯迅早年師從於資產階級革命家、著名學者章太炎,後與蔡元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又同許壽裳等學者、作家在事業上是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還結交了許多革命青年,特別是結交像瞿秋白、馮雪峰等共產黨人朋友,對他能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魯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戰線上經常合作,介紹翻譯馬列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文學作品。在最危險的關頭,魯迅讓瞿秋白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在自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中,對魯迅給以很高的評價。魯迅也在瞿秋白犧牲後,懷著悲痛的心情,帶病將朋友的遺言編成《海上述林》出版,並在前言引用的對聯中,把瞿秋自在內的共產黨人比作“知己”,並以有這樣的“知己”為人生最大的滿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國維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犧牲,主要是朋友害了他。而魯迅之所以始終前進,一直在時代的前頭,也未始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幫助。”魯迅之所以能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除了主觀上的原因之外,也得益於他身邊的那些良師益友。

在誌同道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是萬古長青的,它經得起任何考驗。與品質高尚的人交朋友,結下的真摯友誼是事業成功的推進劑。

為朋友要兩脅插刀

朋友的作用在於鼓勵,朋友的價值在於創造,朋友的效能在於激發。

俠義,就是濟弱扶傾,打倒強權的氣度。而交朋友不外是交心,隻有交心的朋友,才能持久,感情也才能鞏固。遇到事情時,便會互相幫助,彼此扶持。真正做到真誠相待,並達到“有難同當,有福共享”的極致。

我們平日交朋友,隻有帶著三分俠義心腸去相交,才能獲得至友。否則,若隻是平淡的萍水相逢,或商場上的往來,或工作上的接觸,都隻是交際應酬之類罷了。何來的朋友之意?又何來的交心?以俠義之心交友,也絕非隻講義氣,而盲目地同友人胡作非為。

一個真正以俠義交友的人,是同朋友相互規勸過失,勉誌勵行,切磋學問,更可以在你受到脅迫時,為你奮力解危。所以朋友間惟有以俠義之心相交,感情才會真。

有一個名叫皮西厄斯的年輕人,他因幹了一些觸犯暴君奧尼修斯的事被投進了監獄,不久後將被處死。皮西厄斯請求暴君放他回家鄉去一趟,向他親愛的人們告別,然後再回來伏法。暴君認為皮西厄斯想借機逃走,不肯放行。這時,一個自稱達芒的年輕人自告奮勇代替皮西厄斯伏法。並說,如果皮西厄斯不回來他願意代他而死。暴君十分驚訝,最後他還是同意讓皮西厄斯回家,並把達芒關進監牢。

行刑的日子到了,皮西厄斯還沒有來。雖然達芒做好了臨死的準備,但他對朋友的信賴依然堅定不移。他說,為自己深信的人去受苦,他不悲傷。行刑的劊子手前來帶達芒去刑場。就在這時,皮西厄斯出現在門口。暴風雨和船隻遇難使他在路上耽誤了許久。他一直擔心自己來得太晚。他十分感激地向達芒斂意,然後向劊子手走去。暴君還算沒壞徹底,還能看到人類的美德。他認為,像達芒和皮西厄斯這樣互相熱愛、互相信賴的人不應該受到不公正的懲罰。於是,就把他倆釋放了。“我願意用我的全部財產,換取這樣一位朋友。”暴君感動地說。

孔子說:“君子彼此團結,但有不同的意見,互相切磋。小人嗜好相同,彼此勾心鬥角,互相偷襲。”

雙方掩飾自己而保持表麵的一團和氣,這樣的友情對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和而不同”,雙方都保持自己的個性,這樣才能越發相互信賴、長久,建立真正的友情。當然,在某些特殊的場合,為了幫助朋友,有時需要損傷以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但這畢竟是在“萬一”的時候。平時,友情的基礎應該是雙方都不歪曲自己,照自己確信的方式生活,走自己向往的道路。在前進的道路上與朋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真正的友情。

君子之交談如水

行經萬裏身猶健,曆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應敞開自己的胸懷。要講真話、實話、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以坦率來換得朋友的赤誠和愛戴。

沒有知心朋友,即使擁有再多的朋友,也等於沒有朋友。朋友不在數量的多少,而是要看兩人之間能否以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