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席之後,許姬不解地問楚莊王:“男女之間有嚴格的界限,況且我是大王的女人。您讓我給諸臣敬酒,是對他們的恩寵。有人竟敢當您麵調戲我,就是對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問,反而替那小子打掩護,這怎麼能肅上下之禮,正男女之別呢?”
楚莊王笑著說:“這你婦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請百官來飲酒,大家從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帶幾分醉意。酒醉出現狂態,不足為奇。我如果按你說的把那個人查出來,顯了你的貞節卻冷了大家的場。讓群臣不歡而散,那可不是我舉辦這個宴會的目的。”許姬聽了莊王的分析,十分佩服。
從此,後人把這個宴會叫做“絕纓會”。
調戲君王的寵姬,無疑是對君王的羞辱。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裏,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誰要是犯了這方麵的罪過,在劫是斷難逃脫的。楚莊王能原諒屬下的不軌,還想方設法替他打掩護,確實有超人的胸懷和肚量。
楚莊王作為一國之主,他之所以“絕纓”,主要是基於策略上的考慮。權衡利弊,顧全自己和寵姬的臉麵同鞏固政權、建立霸業比起來,前者事小,後者才大。因婦人之見而失去群臣的擁戴之心,那是得不償失的。
後來楚莊王因為這一次寬容,竟然得到了一員猛將,實在是英明。事情是這樣的,多年以後,楚師伐鄭,前部主帥襄老的副將唐狡,自告奮勇率百餘人充當先鋒,為大軍開路。唐狡力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使楚軍進展順利。莊王嘉獎襄老,襄老說,這是副將唐狡的功勞。莊王要厚賞唐狡,唐狡不好意思地說:“我怎麼還敢討賞呢!‘絕纓會’調戲許姬的罪犯就是我!蒙大王昔日不殺之恩,今日才舍命相報。”楚莊王聽後感歎:“如果當時明燭治他的罪,今天怎麼會有人效死殺敵!”
由此可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業的男人,一般都具有超人的戰略眼光和博大胸懷。例如,春秋時期的首霸齊桓公,剛即位時不計管仲一箭之仇,毅然接受鮑叔牙的推薦,任命管仲為相;唐太宗李世民在奪得政權以後,不計前怨,重用以前的政敵魏征,把他提拔為宰相,視為明鏡。可以推斷,管仲受人知遇之恩,對齊桓公豈能不殫精竭慮,肝腦塗地?魏征得遇明主,豈能不盡心盡職,為“貞觀之治”貢獻聰明才智?同樣,楚莊王能順利平定內亂,複取霸業,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與他的寬宏大量、善於籠絡部屬不無關係。
當然,對所謂的胸懷肚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但是,不論是哪個男人,誰能做到襟懷豁達,待人寬厚,誰就能較容易地獲得人和之利,把各方麵的人團結在一起。《三國演義》裏的劉備,隻不過是位才華平庸的小老百姓,然而在他周圍卻聚集了那麼多奇才異士,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主要原因也是他的“君子之量”贏得了人心。走這種策略的男人,往往也是最命好的男人,更是容易成大事的男人!
含而不露是男人避禍的妙訣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這是劉備心胸寬、度量大的突出例證。
當時劉備被呂布擊敗,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朝廷的生殺大權,漢獻帝實際上是傀儡。於是,劉備常在自己住處的後園中種菜,以示“胸無大誌”,甚至將他的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都瞞住了,關、張二人曾說:“大哥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做這些瑣事,為什麼?”
其實劉備是很聰明的,所以製造假相是為提防曹操看破而加以謀害。
在曹操麵前,劉備竭力裝出無所事事的樣子,每天在菜園中澆水種菜,鋤地鬆土。因為劉備知道曹操是一世奸雄,不能容忍能與他競爭的英雄存在,隻有表現出胸無大誌的樣子,才會不引起曹操的注意,這樣才有機會積蓄力量,成就大業。
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劉備這樣誌向遠大的英雄突然種起菜來了,一定有什麼原因,於是派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將劉備請至丞相府,“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演出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曆史大戲。
當時,曹操明知故問,要劉備承認自己本懷英雄之誌。劉備則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讓人看不起的袁術,曹操斥之為塚中枯骨,劉備又舉出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唯獨不提參加了董承為首的討曹聯盟的馬騰和他自己。
曹操自然不滿意,幹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所擔心的是討曹聯盟之事暴露,聽到曹操稱自己為“英雄”,以為事情已經暴露,手中的筷子也嚇得掉在了地上。為避免曹操進一步懷疑自己,他隻好推說是害怕雷聲所致。
果然不出所料,曹操想,這樣一個連雷聲都害怕的人,也許根本就不是什麼“英雄”,反而將戒備的疑心放下了。為後來劉備借討伐袁術為名領兵出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