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講誠信、人品好的男人最命好(3)(3 / 3)

出爾反爾的男人不會有好下場

一個男人如果時時、處處、事事講信用,那麼他的事業就一定會走向成功,人生也將會亮麗多姿。否則,出爾反爾必失信於人,難成大事,甚至連性命可能都難保,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曆史上,呂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戰將,長相英俊,力大無比,武藝超群,似乎是上天眷顧這個英雄,讓他有一個大好的前程,但是由於呂布的人品不好,結果卻落得個刀下鬼的苦命下場,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呂布本荊州刺史丁原義子,後卻投降了董卓,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敘的:董卓說:“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董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賁中郎將李肅也。董卓說:“汝將何以說之?”李肅說:“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裏。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來投主公矣。”董卓又問李肅曰:“此言可乎?”李肅說:“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這實則是呂布性格的一個側麵反應,說明呂布是貪財忘義之輩。而且李肅早已把呂布的這種性格看得一清二楚。再看一看李肅見呂布之後呂布的反應如何?

呂布惶恐地說:“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李肅說:“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

呂布說:“恨不逢其主耳。”李肅笑著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呂布說:“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李肅說:“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呂布說:“某欲從之,恨無門路。”一句“某欲從之,恨無門路”道出了呂布有奶便是娘的個性特點。後來的事也就不用再費筆墨敘述了,結果自然人人皆知。

如果說此次呂布易主是為了尋求明主,那他則應該好好輔佐董卓。可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在某些時候是有道理的,尤其用在呂布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司徒王允的美人連環計,又讓他與董卓反目為仇,而且還親自刺死了董卓。呂布被曹操擒後,竟厚顏無恥地對曹操說:“您憂慮的不過是我呂布,今日我已降您,您爭奪天下已用不著憂慮了,您率領步兵,如果您能讓我率領騎兵,那麼,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可以平定了。”曹操乃世之梟雄,早已看清了他的反複個性,還是將其殺了。

呂布在其一生的活動中,不論是攻殺伐打,還是為人處世,無不反映了他出爾反爾的個性。

早在袁術稱帝之前,他就曾拉攏呂布對付劉備,並向呂布表示要聘他的女兒做兒媳。呂布很高興,答應了這門親事。曹操為了不使呂布向袁術靠攏,暫緩對呂布的攻擊,並寫信給呂布表示願意共同對敵,還以獻帝的名義發了一道詔書,稱讚他殺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協力輔佐朝廷。於是,對於是否向袁術靠攏,呂布又猶豫起來。

袁術稱帝後,想進一步與呂布和好,以使徐州、揚州聯合對抗曹操。便派韓胤出使徐州,把自己稱帝的事告訴呂布,並迎接呂布的女兒與己子完婚。呂布考慮之後,答應了袁術的要求,還派兵送女兒上路。

呂布所屬的沛相陳矽,早已傾向於曹操,他聽說袁術呂布聯姻共同對付曹操的情況後,趕忙去見呂布說:“曹公逢迎天子,輔佐圖政,名高於世,將征服於四海,將軍應當與他同心協力,共商大計,以圖泰山那樣的安定。

現在如果與袁術聯姻,必然要落個不義的名聲,這樣下去將是危險的。”

呂布一聽又猶豫起來,他想起當初袁術不接納自己的情況,心裏來了氣,於是改變了態度,立即派人去把女兒追了回來。還將韓胤戴上刑具送到許都,交由曹操處置。

曹操為了進一步拉攏呂布,又以獻帝的名義任命呂布為左將軍,派使者把詔書、印綬致送呂布。並給呂布寫信,表揚呂布製止袁術稱帝,對皇室的擁戴,說朝廷仍然信任他,相信他的忠誠,還說是用自己家的好金子為呂布鑄的金印,是將自己帶的紫綬送給呂布,以表示友好。

曹操的信很短,但有分量:“在山陽屯,送給將軍的封詔印綬丟失了,皇家沒有好金子,我用自己家中的好金子再為你鑄一顆金印,皇家無紫綬,我把所帶的紫綬送給你以表達一番心意。將軍你所派的使者不好。袁術在淮南稱帝,將軍報告給皇上,可是使者沒有把你的奏章上報。朝廷相信你,命你再上個奏章,以表明你的心意。”

呂布接到詔書、印綬和曹操的書信後,非常高興,馬上派陳矽的兒子陳登去許都向獻帝謝恩,還帶去一條好的綬帶酬謝曹操,同時還表示希望朝廷任命自己為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