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孤獨感驅使我不敢停下片刻的時間沉思,我就這樣在一個不斷循環的生活套路上,不斷地瞄準更高的外在目標,卻從來就沒有關注內在的目標。沒有生命意義、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繁忙,更是切斷了與更高力量連接的通道,就如同樹枝與樹根的連接被割斷,得不到營養的樹枝,如果不采取措施,遲早會生病、枯死。人的身體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一個人不是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是為了個人去奮鬥,這樣超負荷地運轉,會變成慢性自殺。”
“離開了靈魂,沒有了生命的目的,內在深層充滿了恐懼和不安,被恐懼和焦慮驅動的奮鬥,沒有樂趣可言,這樣的生活存在著巨大缺陷。深層的不完整、缺陷感,讓我以為,我必須要由更高的成就,更多的金錢來補償。遲早,危機會來臨。死亡,這個概念遲早要來臨,無論是肉體的,還是心理上的死亡,最終會引來悲劇性的變革。”
她的話撥動了我記憶的池湖,老奶奶的影子映現在水麵。我曾經那樣安逸地和老奶奶生活,沒有奢侈豪華,卻簡單地幸福快樂著。可是,後來在大城市,我變了,以為有錢、成功了,一切就都好了,就會感到安全了。可是,成就、榮耀沒有給我內在的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生活讓我焦躁不安,也難怪,那麼多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自殺。在中國,近20年,已經有幾十個大企業家自殺。我有些慶幸,幸好我的成功僅那麼一瞬間就消失了,我才有機會知道,原來金錢解決不了我心靈的安全感,更排除不了焦慮。
“金錢、物質、榮耀、權力,並不能保證內在的安全感。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在製造一種假象,製造一個幸福的表象和標準,以為占有財富、支配別人的命運、放縱感官的享受、占有更多的異性、被更多人仰望就是好生活,拚命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是幸福,可我們卻連最基本的內在安全感都沒有,哪裏談得上幸福?”
“可是,還是有那麼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渴望財富,難道富有是那麼可怕?”我不能想象變成一無所有的人,我該怎麼活?沒有錢,就沒有辦法生存。我正是有了大筆的版稅,才購買了房子、車。
“不,財富不是罪過!在這個物質世界裏,沒有財富,不但難以生存,就連傳播知識都困難。有財富,又有靈魂,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也有很多有靈魂又有財富的人,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他們並非僅為了金錢而工作,他們因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得到了大量財富,而財富又幫助他們為世界做出貢獻,他們把財富又還給了世界。他們並不是死守著金錢的葛朗台。所以金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遠離了靈魂,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完全喪失靈魂、喪失良知,完全被欲望、本能驅動,把物質財富當成了唯一的目標,甚至為了私欲而侵害他人的利益。金錢的目的是為了生活,但生活的目的絕不隻是為了金錢。人和金錢是主仆關係,一旦把金錢變成主人,那麼人就隻好變成奴隸。”
她的解釋讓我很高興。“幸福的靈魂”和財富沒有太多關係,也並不是拋棄財富就能成為“幸福的靈魂”。這個社會如此昂貴,沒有事業和成功,就難以生存。我說:“可以這麼說嗎?有財富,還能夠用財富為社會做些事情,這才是善用金錢。”
她笑著點頭:“再加上一條,最好的事業,不是純粹為了金錢,但是,金錢會成為事業的副產品。”
短命的快樂,沒有品質的生活
“為什麼你以前的快樂不能持久呢?”我問。
她說:“我那時的快樂來自於實現了目標,所以我一直在追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目標實現了,我就快樂。可是,這短命的快樂很快就消失了。我又必須投入下一個目標中,所有的這些成就,都沒有給過我真正的、持久的幸福感。”
“當人有了強烈的欲望,無論是金錢欲望、性欲、還是權力欲望,隻要滿足就都能夠感到快樂。快樂是那種表層的、暫時的情緒,淺層的情緒興奮並不難得到,隻要受到外界的刺激,就能夠滿足,甚至僅僅需要刺激感官係統,就會立刻有快樂的生理反應。但是這種快樂,不會持久,在外界刺激消失之後也會迅速消失。久而久之,刺激就要越來越強,才能感到興奮。當快樂的來源依靠外界,如果外界的條件不存在了,那麼快樂就會消失。欲望的魔鬼發出一聲誘惑,滿足了,就會快樂一時。如果我們被欲望驅使,就距離自己的靈魂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