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索菲亞的“埃及”夢(3)(1 / 2)

我不也是這樣嗎?我一直都以為考上了名牌大學就幸福了,可是,也就是拿到通知書的那幾天異常興奮,隨後那點興奮感就被上大學的壓力取代了。我以為畢業有了好工作,就幸福了。工作沒多久,興奮也過去了。又以為,能有個男朋友就幸福了。可是,每一次愛情帶來的痛苦比快樂還多。漲工資、提升帶來的也隻是瞬間的快樂。隻有一件事讓我感到由衷地快樂,那就是在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一切寫書的事的時候。我沒有任何目標,隻是在不自覺地做。結果,成名了。可是,這成名後的快樂,很快被更大的打擊代替了。怎麼越長大,快樂越少了呢?

她說:“我的生活看似光輝燦爛,但是,在內心深層的陰影下,我卻看不見真實的自己。當自己看不見真實的自己,就會恐懼別人也看不見自己。我緊追時尚,用最高貴的品牌來裝飾自己,我全身是名牌產品的展台。我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以為那是有品質的生活。我陷入了追求物質快樂的陷阱,以為那樣奔波疲倦的生活就應該有高層次的享受,那就是我生存的意義。購買奢華物品曾經帶給我一時的快樂,每次出差回來,我都會在飛機場購買奢華產品來安撫自己。然而,即使我這樣日新月異地更換,也沒有一件物品能帶給我真正的幸福。在一段時間後,它們就被拋棄了,被捐送給救世軍的二手店。”

“我參加所謂象征著身份的活動來找到自己的社會階層,購物、美容、宴會、拍賣,我用身體上的享受來掩蓋貧乏的精神,用奢侈品來填補心靈的缺憾。我像個不知疲倦的狂舞者,在震耳欲聾的迪廳中才能夠逃避一絲絲揪動心口的憂傷,我用刺激神經來壓製焦慮的困擾,用高度的理性壓住了‘內在的聲音’。我有很多理由說服自己相信‘我是一個成功的、幸福的人’,而實際上,物質成功、奢侈的感官享受帶來的隻是片刻的滿足,卻從未帶來絲毫的心靈的安寧、精神的自由。我沉醉於表層的感官刺激,依靠情緒的快樂,掩蓋深層的憂鬱。”

我的心被重重地敲打了,我厭倦平庸的生活,向往、追求有品質的生活。一個重大的改變,使我有了較好的物質享受,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媒體和廣告影響,我也讀著時尚雜誌,穿著阿瑪尼,拎著古奇包,開著寶馬車。可是,這些到底為我帶來了多少真實的快樂?為我增加了多少實質的內容?給了我多少自信?如何提高了我生活的質量?我還來不及思考,就跌入了失敗的低穀。

她說:“這也是時代的疾病,宣揚奢侈的生活也許意味著‘階級身份的象征’,但是,階級身份的象征並不意味著提高一個人的精神品質。奢侈的物質生活,並不意味著是有品質的生活。外在的名牌包裝,不意味著一個人有內在的品質。在我們內在沒有內容、不成熟的時候,不習慣沉澱內在,而是瘋狂地向外尋找。不懂得精神品質的精微和高貴,就會把奢侈當成生命的品質。無法辨別更高級的精神能量,也不知道還有更加高級的生命質量,就隻能在物質世界的粗糙能量之下,用蠻力生活。你會看到很多穿著舉止文明,而心靈野蠻的動物!”

“一個被自我、欲望、本能驅動著心的人,心裏無處不在燃燒著狂躁、焦慮的大火,這樣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充滿了競爭和危險,他們就像處於動物的本能狀態:戰鬥或者逃跑。哪裏有安全感?哪裏有安詳、寧靜、幸福?哪裏能體驗精微的心理?這時候的生命哪裏有質量可言?生命質量就成為一係列可以用尺度衡量的外在條件,它意味著事業、成就、被人愛、尊敬這些可以達到的目標,而唯獨沒有一個人內在的實質。”

“內心空虛的人無法享受獨自寧靜的時光,對於激情生命的渴望並沒有消失,我有限的休假時間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我用高危險、高挑戰的方式尋求刺激,我滑雪、衝浪、射擊、拳擊、蹦極,我的滑雪事故就是這種挑戰活動中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用消耗身體能量的方式,建立自以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卻不知道心靈和精神更需要健康。”

“當精神缺乏營養,心靈麻木不仁時,人就會從外界尋找感官刺激,就會把神經興奮當成幸福生活。感官刺激並不意味著體驗生命,卻很有可能送了命!我常常在用生命冒險作賭注,卻以為是在挑戰人生。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人的本能,不僅僅有性,還有死亡本能,我那時候,就是在秘密地尋求死亡!也隻有死亡,才能有再生。”

“那時候,我看不見生命的大景象,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我似乎知道生命短暫,卻不知道生命的珍貴。我以為自己高效率,在抓緊生命的每一刻,一麵拚命工作,一麵拚命補償自己;隻知道身體的享樂,不知道滋養精神;隻知道用豪華時尚裝扮自己,卻不懂得關愛自己的心靈。我不知道,我在機械地、本能地生存著,而不是有意義地、優雅地生活著;我有高級的感官感覺,卻沒有生命的知覺。”

“我們人類有了比動物高級一些的智能,製造了一種自我欺騙的幻象:我們一味地宣揚時尚,卻不知道真正的品位,奢華的物質享受永遠不會帶來生命品質的提高;我們追求‘充時’的生活(把時間都占滿了),卻不知道充實自己;我們要求提高產品質量,卻不知道提高自己的內在質量;我們把繁忙當成充實,把做無用功當成刻苦,把用蠻力重複當成勤奮。糟糕的是,無意義的繁忙不但不充實,還在加速浪費生命。再沒有比高效率地做無意義的事情更可怕的浪費生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