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你被迫需要改變,因為有些事你不能控製;自時在你領悟要做改變才能前進之前,你得積累一些經驗。不管是什麼原因,我想我們都知道變化之風會隨時吹起,傾聽這些內在的聲音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把生命中的這些時刻,視為跨出一步就是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契機。這就是生活,沒什麼不對的。如果善於利用,有些變化是很美好的。擁抱變化,無上的快樂就在那裏等著你。在人的事業追求過程中,被打敗而不投降就是勝利。輕而易舉得來的成功價值並不高,艱苦奮鬥得來的才更有意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事業一旦開始,在還沒有贏得該得的勝利之前,切莫放棄,也就是有誌者事竟成。
中國羽毛球隊少帥——李永波,一個世界羽壇的重量級人物。在38年的人生曆程中,他創造出了許多的輝煌……是他,讓五星紅旗多次飄揚在競技場上;是他,讓雄偉的國歌回蕩在賽場。小小的羽毛球在空中旋轉,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畫出李永波和他率領的中國羽毛球隊生命中最美的一筆……從地方隊、國家隊到成為世界冠軍;從普通隊員、教練到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的生活曆程清晰而義連續,他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向自己的生命金字塔尖攀登。但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異常順利的幸運兒,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波折。
在李永波剛留下來做教練的時候,中國羽毛球隊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困難時期,李永波、田秉義等人的留任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時刻。參差不齊的隊員結構讓新教頭們一開始就有些尢所適從,參加幾次重大比賽成績都很不理想。一時間,苦悶與彷徨構成了李永波心中解不開的情結。教練生涯的開端就遭此不順,多少讓人感到心寒。但征戰沙場多年的李永波並沒有氣餒,在行動上更沒有為此而收斂創新的步伐。他與其他教練員一起計劃新的訓練方案,與地方隊加強聯係,為國家隊盡可能多地吸收優秀人才……為此,他付出了許多許多。可是,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李永波也時不時地感受到挫折感與失敗感。畢竟,人的能力的培養和一種健康體製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一蹴而就的事情總是不常見的。對於成功的強烈渴望使他多次塒自己產生懷疑……最後,堅定的信念幫了他的忙: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誌,這種經常遭遇到的失敗與挫折感受不正是對心誌最好的鍛煉嗎?
許多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失敗。在經曆一兩次失敗之後,他也許引以為恥,竟至於以後拒不嚐試任何在他看來困難的事情。其實成功人士也經常失敗,在他們邁向成功的旅途中也常常留下“本該成功但卻失敗”的印記。塒一砦人來說,失敗就意味著終點;而對那些鍥而不舍的人來說,失敗卻是成功的起點。壘球運動員貝勃·魯思在擊球中的失敗比在本壘跑中要多,但他卻因為本壘跑而被人們記在心中。英國軍隊在敦刻爾克遭受到嚴重打擊,卻繼續戰鬥直到勝利。亞伯拉罕·林肯經商未成,競選國會議員也不止一次地失敗,被心愛的人遺棄,患過精神分裂症,兩度想進參議院而未能成功,在副總統競選中又慘遭失敗。但就是這個亞伯拉罕·林肯,在1860年終於當選美國總統,並且因其在任職期的出色表現,成為美國最優秀的總統之一。
聰明應對事業中的危機
在事業的前進途中,危機時時相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沒有足夠的憂患意識,一時的成功帶來的可能隻是更大的失敗。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人們在自己的成功麵前總是容易沾沾自喜,失去了應有的警醒。在自以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時候,離慘敗可能也就不遠了。樂極生悲,福禍互動,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暫時的成功往往似亂花迷人眼,看不到失敗這個達摩克利斯劍正懸在自己的頭上。人生就是如此,最繁華處往往會最淒涼。
曾經有一家電腦公司聞名於世界,在80年代中期,其分公司遍及103個國家,有員工3萬人,總營業額達23.5億美元。可是,到了1990年8月18日,這個名叫王安的公司卻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宣告了它的崩潰。王安公司的興衰成敗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王安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在同年赴美深造。194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1年他把自己發明的“磁性記憶圈”專利權賣了,換來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這是他經商的財力基礎,從那以後,他用自己多項勞動所得逐步在波七頓南郊開設實驗室,開始製造辦公室使用的電腦設備。這一思路正應對了當時的市場需求,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裏,這家剛起步的小公司就獲利15000美元,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1955年,他創建王安電腦有限公司。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他以不急不躁的態度,適度發展的原則,頂住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公司的發展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到60年代中期,王安電腦有限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百萬元大關,在電腦行業,它由山野中一文不名的無名小卒逐步登上大雅之堂。王安力求穩紮穩打,在站件腳跟的同時穩步發展。與此同時,他的思想也絕不保守,他敢於不斷推出新產品,第一部電腦排版機、第一台電子計分器、第一架可寫方程式的計算器、無線電打字計算機的頻頻問世,使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他敢於向當時的電腦霸主IBM公司挑戰,用自己設計的優質的照相排版機、各類文字機和文字處理設備,與IBM爭奪市場。1971年,由於新興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即將問世,造成計算器價格暴跌,而且有跡象表明還將繼續下跌。而這時,計算器的銷售額占到王安公司的70%。無疑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管怎麼做,都隻能勝利,不能失敗,因為一旦失手,就意味著滅頂之災。怎麼辦?是淘汰舊產品,尋找新市場,還是依然故我,蠻幹下去?在這關鍵時刻,王安認清形勢,果斷決策,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使公司渡過了危機。與此同時,老競爭對手IBM公司,卻不肯更新換代,固守自己的傳統優勢領地。結果很悲慘:在這次市場衝擊中,IBM賠了70個億,另一家大公司則淪為破產戶。驕人的戰績令人振奮,但王安並沒有自滿。在突破百萬大關之後,王安又采取了兩項大措施:建立遍及全美的銷售網;把私營獨資經營改為公開發行股票。這兩項決策使王氏家族很快成為擁有5000萬美元的巨富。緊接著,他又在世界各國設立經營銷售部,增加對外投資,設立新廠,還把亞洲區業務總部遷到香港,開拓亞洲市場,這樣,他的公司便成為名副其實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電腦王國。王安性格中的膽略、果斷在商海的競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與印證。1984年,王安成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名人堂”的亞裔科學家。作為亞裔人群中的一員,他沒有想到自己會在美國與發明電話的貝爾、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等人齊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