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正確的職業觀念利於成功(2)(1 / 3)

“一開始,我想著報複他,想把我這麼多年來為公司創建的整個進貨與營銷網絡全部消滅。可是,一想到公司的毀滅,我就無法容忍我自己這麼想。如果我把公司整垮了,我對不起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我無法向過去5年的青春時光交代。隻要它還存在,就能夠證明我過去的存在與成績。它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每晚安睡前,我都要想一想它的狀況。以前,我每天都要去財務室,不知情的人以為我是在利用一切機會為自己謀取好處,知情的人卻為我的精神所感動。老板是看不懂財務報表的,我要了解現金流轉情況、債務清償情況、債權兌現情況……畢竟,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金融是企業的根本,一旦金融混亂或是癱瘓,企業必然是要垮了。一次,為了幫助企業渡過財務危機,我把自己僅有的10萬元個人存款都拿去了,而沒有向公刮要一分錢的利息。”“幹我們這行的,一般人都很有錢,可我不是,我就這麼點錢。你可能都不相信。當初,我就不是為了錢才跟他搭夥籌建這家公司的。我這個人比較理想化,太多地追求浪漫,我是把它作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去經營。所以,在日常的業務中,我堅決反對一些不太符合社會公眾道德的行為,摻假的、冒牌的、低質量的事情,我不願意去做,老板要做,我會盡我所能去阻止他。也許就是我的這種脾氣得罪了他,所以在他謀求公司未來的發展時,首先就想到了拿我開刀……”

回憶中,羞愧、孤獨、恐懼還是在無情地折磨著她。她的被解雇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她不知道自己將來應該千什麼!自己義能夠幹什麼!一次事業上的失敗,摧毀了她生活和事業的大廈,未來如何走下去,她還要慢慢地琢磨。但她說,無論如何,她還要堅定地走下去……

林的故事講完了。對於她的理想化,我不由得敬佩與歎服。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多擁有像林這樣的人,我們的生活是不是能太平,能進步呢?許多人在人生的盡頭感受到自己事業的毫無建樹,但卻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也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事業沒有成功呢?通過林的故事,我們似乎可以為他們找到治病的藥方:多幹點實事,少一點功利思想,俗話說,無欲則剛。在事業與理想的追求中,不要太為世俗的觀念所左右,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利害得失,這樣你才會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極有文學天賦的人,如果在追求文學的道路上卻不甘於忍受文學的貧困與寂寞,轉而去追求現實的熱鬧與功名,從而改搞經濟的研究與創作,我想他是很難成功的。盡管他在經濟領域可能做得也不錯,但與他一如既往地在文學領域繼續奮鬥下去所取得的碩果相比較,這一點蠅頭小利恐怕是微不足道的。因為理想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個人的理想就其本質來說是社會理想在個體層麵的分解。上帝賦予人不同的個性與特長,就是要按照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原則,使人在追求個人理想的同時最大化地促進社會理想的實現。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為了個體的利益而放棄自身對社會理想所應有的奉獻,這難道不是一種對社會的犯罪嗎?盡管林現在遇到了麻煩,在實現個人價值與理想的道路上,遭遇了不應有的“禮遇”,但我們相信,她最終會成功,隻要她仍然堅持不懈。

事業上想永無挫折,一馬平川,那是不大可能的。哪有從不失敗的常勝將軍?問題是,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化失敗的教訓為財富,青山不倒,綠水長流,從頭再來。世上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隻要那份進取的心還在,隻要還在不懈努力,命運之神最終就一定會光臨這不老的生命。

曾經任美國NBA超級球隊紐約尼克斯隊的主教練帕特·萊裏,也就是帶領洛杉磯湖人隊在9個賽季中贏得4次冠軍的成功教練,在他的事業上也曾有過失敗的經曆。

1976年,他作為一名球員被趕出了NBA,迫使他離開長久以來所從事的職業,同時也離開了那個讓他一直擁有一份歸屬感的東西,如人際關係、友誼、一份固定的工作和一份穩定的收入等等。當時他很痛苦,心中充滿了憤怒,但最終還是帶著滿腹的遺憾離開了那個令他魂牽夢縈的賽場。他有過自艾自憐,許多許多的事實讓他一時間接受不了,他哀歎自己的命運,為什麼在籃球場上他就不能實現他的事業的輝煌呢?

不服輸的他決定不離開籃球。他開始從事一些地位很卑微的職業,先是做巡回賽的秘書,然後做湖人隊比賽的廣播評論員。然而,一年半之後他就簽約做了湖人隊的助理教練,兩年後又成為湖人隊的總教頭。回想已經發生的過去,帕特·萊裏感慨頗多。生命中唯一可以繼續依賴的就是變化,但許多人抗拒變化,他們並不采取主動,做出正確而迅速的行動;不說“謝謝你,再見”,然後懷著平靜的心情坦然地向前邁進。他們隻是坐等不可避免的事發生。“幸運的是,我在當時並沒有這樣。”帕特·萊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