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研究表明,人們在一周之內從事不同工作,其效率會有很大不同。一周的前半部,人們的精力旺盛,態度和行為比較激進,到了一周末尾,人的精力會開始下降,卻也更易通融。有關研究人員按照主導性、順從性、親和性和爭吵性幾個行為傾向,對人一周的行為規律進行了研究。將這四方麵屬性的起伏組合起來看,研究人員得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結論:
(1)雙休日之後的星期一,人體的生物鍾往往還沒有調整過來,沒有在24小時結束後自動歸零,而不知不覺地延續到“第25小時”。所以星期一不是埋頭做事的好時候,這時候最好分派任務,做好規劃,設定目標。
(2)星期二工作效率最高,產出最大。星期二上午10點到中午這段時間,人頭腦最清醒,這時很適合安排一些難度大的工作來做。對管理者來說,可利用此時間,安排下屬一周內最有挑戰性的任務。
(3)星期三是一周的轉折,此時人體的精力還是很好且思路活躍,最有創造性。這一天是製定戰略、開展“頭腦風暴”的最佳時間,也是決策技能最能得到發揮的時候。
(4)星期四基本上是人們的雄心和精力均已下降的時段,卻又對即將到來的周末充滿希望。這時候人也變得比較通融,這時候去找客戶,客戶向你妥協也最有可能。
(5)星期五的時候人們最容易冒險。這一天人們喜歡進行高風險的投資。另外,到了星期五,人們總希望一周事一周清,一些一周內糾纏不清的事情,大家都喜歡這個時候來個了斷。
充分利用從起床到上班的時段
新的一天,從清晨起床開始。早晨的時間是一天中其他時間的基礎。在早晨這段時間內,你的精神狀態決定了一天中你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效率。
從起床到上班的這個時間段,是相對來說事情比較多而雜的時段。如何將這段時間的事情從容地做完,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礎,則需要對這段時間的事情進行一下安排。
一般來說,每個人在這個時段內所做的事情不外乎有起床、洗漱、穿衣、吃飯、讀報,等等。也許不同的人還有一些其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早晨鍛煉、澆花、背英語單詞等。
從時間管理的角度,我們將這個時間段再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從睡醒到起床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為起床後到上班的時間。
事實上,這種時間段的再次劃分是提醒你注意,對床上蘇醒之後這段時間的利用。
1.想辦法讓自己醒來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養成早睡早起習慣的人,當然有很好的優勢。早晨人的精神都是最佳的。
對於有早起習慣的人,當然不用擔心早晨起不來,可以舒服地睡覺,又愉快地起床。但是對於另一類養成了晚睡晚起習慣的人來說,早晨起床真是一件難事。
可是,工作的日程安排是不能隨你個人而定的。定於8點鍾上班,那麼就必須在8點之前趕去上班,不能因為你晚上很晚睡,早晨起不來,就推遲時間上班。所以能養成早起的習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萬一你現在還沒有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那麼你就隻有借助於外界的力量讓自己醒來。你可以讓家人叫醒你,當然為了不影響家人的事情,你最好是選擇用鬧鍾來叫醒自己。
但是,事實上,有很多人是很不喜歡鬧鍾的,因為正在你睡得很香、做美夢的時候,一種突如其來的聲音將你驚醒,會使你感到煩躁不安。至於會不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影響,現在還不可知,但肯定是一種使人不愉快的事情。
為了早起,有些人想到了一些好的辦法來代替鬧鍾的討厭聲音。如在床頭放置一部錄音機,按下定時開關,到了起床的時間,錄音機裏就開始自動地播放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這樣就會使人在朦朧的夢境中聽到音樂,很自然地清醒過來,而且起床後心情也會很愉快。這種方法被人稱為“音樂催醒法”。
2.在床上計劃一天的事情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不會在醒來之後立即就下床,而是會先留出一點時間,在床上考慮一下這一天中所要做的事情,甚至會對一些複雜的問題進行思考,等理出頭緒之後再下床。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
第一,早晨的時間,臥室裏沒有噪聲坊礙思考,可以使寧靜而沉著地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