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們在休閑生活中所養的觀賞花卉,種類和品種是相當多的,分類方法也很多。如果按照觀賞目的不同,則可以把觀賞花卉分成這樣三大類:一是觀花類,主要是觀賞其花朵的形狀、顏色、香味等,如月季、菊花、牡丹、海棠、米蘭等;二是觀葉類,主要是觀賞葉子的形態、顏色等,如吊蘭、橡皮樹、文竹等;三是觀果類,主要是觀賞果實的形狀、顏色等,如石榴、金橘、南天竹、五色椒等。當然,上述的分類方法也隻是相對的。有些花卉是既可觀花,又可觀葉,有的則是花、葉、果同時可觀。
旅行讓我們受益匪淺
利用休假時間隨心所欲地安排出遊生活,已成為一種流行,人們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跟著導遊,揮著小旗,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在一起,戴統一帽,坐統一交通工具,在統一的時間聽任安排。如今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方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放棄。他們在自己的方式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意義,找到了價值。
1.外出旅行的逍遙
培根曾經說過:“旅行,對年少者來說,是一種教育,對年長者來說,是一種經驗。”通過旅行,使人們可了解外麵的精彩的世界,將刻骨銘心的旅程留在記憶中。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夢,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跨出國門,經曆一次彰顯個性的旅行。
的確,人類生來有雙腳,就注定要不停地走在路上,人自有生命,就會超越時空,會站在艾菲爾鐵塔下抑或目睹古羅馬的城堡。在這個信息主宰一切的時代裏,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沒準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裏你會接到好朋友的電話,“喂,我現在站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聽起來這是多麼的誘惑人啊!
有人說:“人生即為旅行,走過的路會變成記憶”,在這個記憶的長河中,你有可能忘記曾到過哪裏,但行走過程本身便是你的目的。因此,一切你所經曆的都將成為財富,成為一種追求自由、尋找自我的過程。國內的“五一”、“十一”長假,如果你是在外企工作,你還可享受元旦的長假,這些都為你的遠足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2.背包一族
背起行囊外出旅遊,這在國外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深受青年男女的歡迎。他們被稱為背包族(package),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裝備,還需要充沛的體力、足夠的經驗、處事不驚的鎮定以及對旅遊固有的狂熱。因此,比起隨團出遊來說,自助旅行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冒險。自己導遊,自己選擇路線,自己購買一切車、船、機票,同時還得辦理簽證,解決吃住等等。當然,這些“困難”在他們眼裏根本就不是負擔,他們自有他們的樂趣與享受。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狀況,比如時間、經濟能力、體力狀況、個人愛好等一係列因素來安排自己的一套旅行方案,這其中有充分的靈活空間,而且旅途的時間完全由自己來支配。這樣,既富有挑戰性,又絕對能豐富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還可有更多的、更直接的機會接觸當地風土人情,了解異國百姓的風俗習慣、民族特征,互相交流感受,並傳播文化信息,結識世界朋友。因此,自助旅行的背包族有了這麼多的優越性,當然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參與進來了。
他們在旅途中,走過的路程也許隻是漫漫征途中的一個逗號,但也許也是最終的一個歸宿。因此,他們隨心所欲的滿足感會由眼前此情此景來決定。也許他們看到一條清澈的小溪,會拍一些風格不一的照片,或帶一些紀念品;也許會在海邊抓些魚來做菜,搭個小棚露宿野外,這樣的經曆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一分收獲;也或許他們還會看到滿山遍野的綠草,以及落日下回家的牛群等等。這些無不給出遊的人一份驚喜、一種渴望、一份快樂、一種感動。在告別沉悶壓抑的工作氛圍,在崛起新的人生心境時,你會聽到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氣息、會感受到生命重新綻放的生機以及美麗的山、水、鄉村,花、鳥、人群。你沉溺於山水自然的魅力,你流連忘返於這種不知所措的幸福感之中,你會在退卻都市繁華的浮光掠影中感受生命的偉大,你會由衷地說:“活著真好!”好好珍愛自己的身體,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3.隨心所欲的衣著
對於朝九晚五的職場人員來說,衣服大多是穿給別人看的,男士西裝革履,女士正裝套裙,總是有些拘束、正統。因為人總要借助服飾、發型等外部特征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年齡。有些衣服,心裏極度喜歡,卻也隻能欣賞一眼而已。隻有到了誰也不認識的陌生環境,才可以把所有穿衣服的規矩丟在一邊,奇裝異服隨便穿,招搖過市沒人管。在寫字樓裏你敢打扮得這樣“酷”這樣隨意嗎?恐怕你無法實現自己的夙願,除非你退出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