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隻相信運氣、機緣、天命之類的東西,看到人家發展了,就說“人家運氣好”;看到他人知識淵博、聰明機智,就說“人家有天分”;發現別人德高望重、影響廣泛,說“人家有機緣”。
比爾·蓋茨曾給一位年輕人寫信說:“你這懶惰行為,所謂沒有時間等等,都隻是一種借口而已,你總是用種種漂亮的借口來為自己辯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工夫,你的理論就是每一個人都會把他能幹的事情幹好的。如果有哪一個人沒有幹好自己的事情,這表明他不勝任做這件事情。你沒有寫文章表明你不能夠寫,而不是你不願意寫。你沒有這方麵的愛好證明你沒有這方麵的才幹。這就是你的理論體係——多麼完整的理論體係啊!如果你這個理論體係能為大眾普遍接受的話,它將會產生多大的負麵作用。”
由於他們不肯付出,因此不可能在社會生活中成為一個成功者,隻能是失敗者。成功隻會眷顧那些勤勞的人。一旦產生懶惰的情緒,就隻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
懶惰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所以你要遠離可怕的懶惰,努力培養自己勤勞的習慣。因為隻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給你帶來幸福和歡樂。
品悟人生
懶惰者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借口,在貪圖安逸、碌碌無為中等待生命的完結。著名哲學家羅素說:“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隻在勤勞和汗水中。”
快速行動起來,才有成功的機會
德謨斯特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問他雄辯之術的首要是什麼?
他說:“行動。”
第二點呢?“行動。”
第三點呢?“仍然是行動。”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思維能力,而是因為行動能力。
我們讀過這樣一則古文:“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光說不動是達不到目的的。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
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的。”
永遠都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動決定了你的想法實現的程度,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所有的知識必須化為行動。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不管你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立刻行動。唯有行動才能決定你的價值。
假如你具備了知識、技巧、能力、良好的態度與成功的方法,懂的比任何人都多,但你還是可能不會成功。因為你還必須要行動,一百個知識不如一個行動。
假如你終於行動了,但還不一定會成功,因為太慢了。在現代社會,行動慢,等於沒有行動。你隻有快速行動,立刻去做,比你的競爭對手更早一步知道、做到,你才有成功的機會。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輕易得到任何你所需要的知識與信息,你也會知道昨天晚上,你的競爭對手是否比你多掌握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
也許現在的年輕人輕易就可以知道許多人成功的經驗,而他們都將是你未來的競爭對手。這些事情在告訴我們:必須掌握時間,立即行動!能夠超越你競爭對手的關鍵,能夠幫助你達到目標的關鍵,能夠幫助你占領市場的關鍵,能夠幫助你成功致富的關鍵,隻有一個,快速行動。
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拖延,失敗者的最大弱點是猶豫不決,這些人天天在考慮、在分析、在判斷,遲遲下不了決心,總是優柔寡斷。好不容易做了決定之後,又時常更改,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終於決定要實施了,他們第一件事就是拖延,不行動,告訴自己:“明天再說”,“以後再說”,“下次再做”。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成功呢?
因為行動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改變我的命運,改變大家的命運,改變整個世界的命運。所以我們隻能用行動去改變一切不良的現狀。但我們心裏還必須清醒地知道,當我們試圖改變的時候,別人也在試圖改變。這樣,我們隻能選擇以最快的速度進攻,永遠不忘田徑場上那一幕幕追趕的畫麵。
品悟人生
在現代社會,行動慢,等於沒有行動。你隻有快速行動,立刻去做,比你的競爭對手更早一步知道、做到,你才有成功的機會。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一位智人說過:“人的一生隻有三天,翻過去的是昨天,迎麵走來的是明天,需要好好把握的是今天。”培根也曾說過:“昨天已成為過去,在明天尚未到來之前,我們唯一的可能是使自己的今天過得更加充實。”
有一些人做事拖拖拉拉,總是把事情往後推,結果往往是每天都生活在遺憾裏。對於這些人而言,因為總以為自己還有明天,所以總不重視今天。最終,整個生活都會陷人深深的遺憾和後悔中。因此,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任何事都不要推到明天。古人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珍惜秒陰。”時間是不等人的,否則,“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磋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