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立即行動,一切榮耀從“現在”開始(2)(1 / 3)

比如,電影界突然一窩蜂地拍攝有動物參加演出的影片。雖然大家幾乎是同時開拍,但是其中有一家,不但推出得早了許多,而且動物的表演也遠較別人精彩。你知道為什麼那位記者能搶個頭條嗎?因為他未到現場之前,先請司機占據了附近唯一的電話,掛到公司,假裝有事通話的樣子,所以當他做好現場報道的錄音,跑到電話旁邊,雖然已經有好幾位記者等著,他卻隻是將錄音機交給司機,就立刻通過電話對全國聽眾做了報道。你知道那位導演為什麼成功嗎?因為在同一時間,他找了許多隻外型一樣的動物演員,並各訓練一兩種表演。於是當別人唯一的動物演員費盡力氣,也隻能演幾個動作時,他的動物演員卻仿佛通靈的天

才一般,變出許多高難度的把戲。而且因為他采取好幾組同時拍的方式,剪接起來立刻就可以將電影推出。觀眾隻見其中的小動物,爬高下梯、開門關窗、卸花送報、裝死促狹,卻不知道全是不同的小動物演的。

上帝給每個人同樣的時間,隻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過人的成就;也隻有知道計劃的人,才能事半而功倍。

品悟人生

做事有計劃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做事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與其抱怨,不如行動

有一隻烏鴉和一隻喜鵲,都停到了同一棵梧桐樹上。經過一番寒暄之後,就發生了如下一段十分有意思的對話。

喜鵲問:“烏鴉大哥,你那麼辛苦地飛行,你到底要飛到哪裏去呀?”

烏鴉憤憤不平地說:“喜鵲老弟,不瞞你說,我心裏真是有點不暢快。其實我真不願意離開香山東村那個好地方,可是這個村的村民都嫌我吵得慌,因此他們大家都不喜歡我成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隻能想法子飛到別的地方去。”

喜鵲說:“你既然已經飛到別的地方去了,問題都解決了,那不是什麼煩惱都沒有了麼?”

烏鴉說:“照例說,應該是這樣。但事實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我換了個地方,到香山西頭的西村樹林裏去棲息。可是,那裏的村民同樣的嫌我的聲音不好聽,說我吵鬧了他們。所以,我隻能再飛到別的地方去。大家可以想一想,我是飛的多麼的煩心呀。”

聽了烏鴉的一番抱怨,喜鵲好心地告訴烏鴉:“烏鴉大哥,你別自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恐怕你飛到哪裏都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抱怨是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也許貧困的生活像枷鎖一樣困擾著你,沒有親朋好友,無依無靠地生活在異鄉他國。你急切地希望減輕自己身上沉重的負擔。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淵之中,負擔是如此沉重。於是,你不停地抱怨,感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蒼為何如此不公,讓你遭受貧困,卻賜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你所埋怨的並不是導致你處於困境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為本身,正說明你倒黴的處境是咎由自取。

喜歡抱怨的人在世上沒有立足之地,煩惱憂愁更是心靈的殺手。缺少良好的心態,如同收緊了身上鎖鏈,將自己緊緊束縛在黑暗之中。

沒有人會因為壞脾氣和消極負麵的心態而獲得獎勵和提升。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尋積極進取、樂於助人、能適時給他人鼓勵和讚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會鼓勵他像自己一樣快樂和熱情。但是,散然有些人無法體會這種用意,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這樣的:“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這句格言在現代社會更顯珍貴一一幾乎所有機構,無論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語和抱怨永不止息。

“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裏”,在我們麵前說人是非的人,也一定會在他人麵前非議我們。一來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與其抱怨對公司和老板的不滿,不如努力地欣賞彼此之間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別抱怨老板不給你機會。那些喜歡大聲抱怨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失敗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製借口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產生勇氣、培養堅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真正的成就。

或許你正住在一間簡陋的破屋裏,心中夢想著寬大而明亮的殿堂,那麼,你首先應該做的是努力將這問小屋變成一個幹淨整潔的天堂,將你的精神充滿這間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歡哪一種工作夥伴呢?是那些總在抱怨的人?還是那些樂於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賴的人呢?

品悟人生

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通過行動才能改善你現在的處境餅,與其抱怨,不如行動起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讓明天成為拖延的借口

成功的人士都會謹記工作期限,並清晰地明白,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昨天。

這一看似荒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唯一不會過時的東西。一個總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人,永遠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