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奎一下子跳了起來:“你沒病吧?青島的生意剛做起來,又要走?”張倩蓮很堅決:“圈裏的人都說了,我們到了北京好發展,機會多,女兒成名會更快!”
2009年5月,鹿和奎再次放棄生意,隨妻子來到北京,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附近租了房子。張倩蓮為女兒取藝名“金鳳凰”,帶著女兒的海報和照片來到北影廠門口,一邊發女兒的照片,一邊在等戲的群眾演員中吆喝:“我是高秀敏模仿者高秀鳳,我女兒姍姍金鳳凰是小童星!”接著,她就當場模仿起高秀敏,姍姍也邊唱邊跳。
母女倆的表演吸引了眾人眼球,大家紛紛說:“是像高秀敏,小女孩也不錯!有靈氣有前途!”聽到眾人誇讚,張倩蓮更是信心滿滿。
在張倩蓮的努力下,姍姍果然吸引來了劇務和導演的目光,她接連出演了《天眼》、《中國往事》等影視劇。後來有了適合的小角色,劇組也會先想起她。張倩蓮很欣慰。雖然女兒演的都是過場小角色,甚至有的連台詞也沒有,但她相信女兒早晚有一天會成名。
張倩蓮一方麵苦苦為女兒尋找出名機會,一方麵又承受著北京高消費的壓力。因為生意不好做,鹿和奎又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他就到劇組幹雜活,掙點微薄收入。北京花銷大,沒多久,他們帶來的6萬多元錢就花光了。他們租住的房子也由大變小,最困難時還住進了地下室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住了一個月,他們身上就起了成片的濕疹。看著姍姍癢得直抓身上的疙瘩,張倩蓮夫婦心疼得不得了,忙又在地麵上找了一間小房子安頓下來。
在地麵租房後,他們就沒錢了。那段時間,張倩蓮常常趁菜市場要收攤時去撿剩菜,撿不到剩菜就去外麵挖野菜。等鹿和奎拿到工資後,他們就買大蝦給女兒補身子,自己卻依舊吃撿來的菜。
一天中午,一家人圍著小桌子吃飯,姍姍看看自己碗裏的大蝦和香菇雞蛋,再看看爸爸媽媽碗裏的野菜醮大醬,她懂事地把葷菜推到中間,說:“咱們一起吃吧!”
張倩蓮鼻子一酸,眼淚差點要掉下來,說:“野菜也很有營養呀,乖孩子你快吃吧!”她又借機對女兒開展了“苦難”教育:“我們這是先苦後甜。你要好好演戲,等你以後出名,成大明星了,我們就不用住這兒了,也不用去菜市場撿剩菜、挖野菜吃了!”聽了媽媽的話,姍姍使勁點點頭。
這種情景,卻讓鹿和奎有一種說不清的擔憂。他不知道妻子為女兒選擇的這條道路,是對還是錯。
在張倩蓮的影響和督促下,姍姍更加努力地訓練演藝技巧,並隨媽媽多方尋找演出機會。
盡管姍姍很懂事,聽媽媽的話苦練表演,可她畢竟還是個孩子,也想玩。一次,她在外麵練習評劇時,看到幾個小孩在跳皮筋,她就不練了,跑去跟他們一起玩。正在她玩得很開心時,媽媽來了,將她揪到一邊嚴厲地說:“快點去唱戲!”
姍姍不願意,頭搖得像撥浪鼓,哭鬧著:“我要跳皮筋,我要跳皮筋!”
“跳皮筋能跳成明星嗎?姍姍,你是小鳳凰!你看現在爸爸媽媽多不容易,咱搬來搬去,住地下室吃野菜圖個啥?不就是想把你培養成明星嗎?”
從那以後,姍姍再也不敢貪玩了,而是一門心思鑽到表演裏。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說學逗唱表演得惟妙惟肖。每次練習得枯燥想出去痛快玩一會時,媽媽都會給她講道理。而她小小年紀,就在媽媽的熏陶和教育下,知道了自己要成為明星,和別的小孩不一樣,不能像別的小孩那樣隨心玩耍。於是,姍姍總是自己玩一小會兒,便繼續苦練。
女兒的孤單,鹿和奎看在眼裏,很是心疼。
女兒不用上學女兒要成名,
另類媽媽極端教育引發硝煙一片
2009年9月,姍姍6歲了,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個個背著書包,快快樂樂地去上學,姍姍很羨慕。她非常想去上學,而鹿和奎也希望女兒能去學校接受教育。
可張倩蓮說啥也不同意,她連珠炮地對丈夫轟炸:“你不知道應試教育就像一條流水線,在複製一批批高分低能嗎?在那裏,女兒的靈氣和天性也會被扼殺!”
鹿和奎據理力爭:“孩子到了上學年紀,就是要接受正規教育的呀,這是基礎!你怎麼不考慮一下上學對孩子的好處呢?她的理解力會增加,她會跟同齡小朋友交流,她……”話不投機半句話多,夫妻倆很快就吵了起來。
上不了學,姍姍悶悶不樂。張倩蓮看女兒不開心,老公也不理自己,最後答應他們:“我們自己先在家裏教,等她7歲了再上學也不遲!”
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張倩蓮更是加緊了對女兒的培養。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在張倩蓮的盼望中一個個來臨。隨著姍姍在圈內慢慢有了名氣,她也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中露臉。僅2010年,她就接拍了《人生百事》、《鮮花朵朵》、《本地媳婦外地郎》、《小保姆》等影視劇,還和範冰冰、鄧超等一線明星合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