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品演員媽媽的另類育女路(3 / 3)

姍姍非常喜歡範冰冰,範冰冰也很喜歡這個小機靈鬼,拍戲間歇她們常常在一起玩。後來,在對姍姍的教育中,張倩蓮便總是拿範冰冰為標尺,希望女兒以她為榜樣,成為巨星。為了增加姍姍的人氣,張倩蓮更是帶著她趕場參加各類選秀節目……

張倩蓮要將女兒培養成巨星,卻耽誤了她上學,這讓鹿和奎很不滿,親戚朋友也常常勸張倩蓮。但無論別人怎麼說,張倩蓮都不為所動。

轉眼間,姍姍7歲了,張倩蓮還是不讓她去上學,說是等到了8歲再上。可到了8歲,張倩蓮又說到9歲時再說,成才也不在乎這早一年晚一年的讀書。

她的論斷讓鹿和奎很崩潰,跟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而這時的姍姍,早已習慣不上學的日子。爸媽爭吵時,她就躲在一旁對著小鏡子化化妝,然後淡定地練說唱。

接下來,姍姍在拍戲時還和海清、蔣雯麗、李玟等明星搭襠,在圈內引人注目。除了拍戲,她還常受邀做客各大衛視。到了2012年,姍姍參加了央視的網絡春晚,還在兒童劇《叢林拯救記》中出演了女二號,參與演出的名演員有梁家輝、濮存昕等。2012年六一期間,這部電影在全國各大院線正式上映後,姍姍的精彩演出在圈內受到廣泛好評。

雖然女兒在演藝方麵取得了不俗成績,鹿和奎的眉頭卻舒展不開。女兒不上學,始終是個問題!就在他揪著心時,張倩蓮偶然認識了就讀於清華大學的美籍華人傑克,他在課餘時間開辦了一個小學生學習班。了解到姍姍的情況後,傑克老師就讓姍姍免費來體驗“美國式教育”。

美國式教育,雖然是在快樂中學習,但也是要考試的。結果,通過幾次考試,傑克發現姍姍的知識儲備水平低於同齡的其他孩子。傑克也勸張倩蓮,盡快讓孩子去上學,再耽擱下去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不利。

2012年10月,張倩蓮終於同意讓女兒上學。看女兒終於走進了校門,鹿和奎鬆了一口氣。

可沒想到,姍姍隻上了5天學,就說啥也不願意去了。她愁眉苦臉地說:“上學太累了!每天要早早起床,我真的很困啊……唉,要是能演戲就好了,導演讓我怎麼做,我怎麼做就行了。上學還要寫作業,老師還不告訴我答案……”

張倩蓮掩飾不住喜悅:“我就說嘛,孩子上學連覺都睡不夠,那麼多作業負擔太重,這不讓孩子抑鬱嗎?”鹿和奎卻暗暗叫苦:“壞了,女兒錯失了上學的最佳年齡,現在變得連腦子也不願動,別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這可怎麼成?”

就這樣,姍姍隻上了5天學,就又回家了。鹿和奎愁上心頭,女兒沒有文化基礎墊底,從長遠看會影響她在藝術方麵的發展。而張倩蓮卻開心得不得了,讓女兒繼續拍戲、演出、選秀……

得知姍姍還是沒有上學,很多人都感覺不可理解,認為張倩蓮是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對女兒進行“夢想教育”。很多人質疑她的教育方式,認為她無論多麼望女成鳳,都不能剝奪女兒最起碼的受教育權。沒有思想沒有個性的演員,怎麼能飛得更高?認識張倩蓮的人,都勸說她還是讓女兒趕緊上學。

也許是家人的反對和外界質疑的聲音高漲,張倩蓮頂不住壓力,也許是她終於想明白了上學的重要性,2013年春節前,張倩蓮終於將女兒重新送回了學校。隻是,女兒在學習的同時,依然到處參加選秀節目……

編後:

與其說張倩蓮望女成鳳,不如說她是在做自己的夢,賭女兒的人生來完成她不能實現的大明星夢。

關於明星夢的淺薄認識,讓張倩蓮對女兒產生了明星幻想,總認為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文藝舉動都是天賦,暗示她要將女兒打造成天皇巨星。於是,女兒已經不是女兒,而是她手中的明星苗子,等著她培養成大明星——而不是培養成人,一個有學識有思想的健康正常的人。

張倩蓮所謂的另類教育方法其實就是拒絕學校的知識灌輸,隻要單一地挖掘和發展文藝潛能。她的這種的作法甚至算不上教育,隻能算是製造,製造一個表麵看起來多才多藝,實際奇缺文化素養的“明星”女兒!或許有人會用那句老話替她辯護——“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正常的父母心,不會漠視孩子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的基本權利!社會也不會接納這樣的病態教育模式。

好在張倩蓮最終將女兒姍姍送回了學校,希望姍姍的未來能朝著更加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

(責編/鄧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