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的哥”蔣燁(2 / 3)

微信車隊月入萬元

很快,蔣燁就成了出租車司機中的“潮人”:平時做生意,藍牙耳機不離耳,兩隻手機不離身——一個用來接電話,一個用來上網。看著他每天忙忙碌碌,同行們都很好奇:這小子似乎從來就不愁客源,他有什麼高招啊?蔣燁告訴他們,自己招攬生意的方式很獨特——聊微信,織“圍脖”。聽蔣燁這麼說,很多人都好奇地張大了嘴巴:以前隻知道微博、微信是時尚人士用來消遣的,沒想到它們還能用來攬客啊!

現在蔣燁個人的微信上已經有400多個好友,他還在新浪微博上開通了微博“杭州出租車預約”,在上麵公布了自己的預約方法和聯係方式,這個微博也吸引了1000多個粉絲。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耗,他給自己的約車費用訂了一個條件,市區50元起預約。現在他每天的營業額大約600多元,除去油費和其他費用,每天大約能賺400多元,一個月下來能有1.3萬元左右的收入,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元的哥”!

作為一名新潮的“微信的哥”,蔣燁的工作自然格外與眾不同——

2012年2月2日這天晚上,蔣燁收到一位乘客預約去機場的信息。第二天早上6點整,蔣燁駕車來到那位乘客所在的小區門口。他停好車後,打開微信,給這名乘客發去了語音信息:“徐小姐你好,我是V車隊1號蔣燁,我已經在你小區門口了。”乘客徐小姐是第二次坐蔣燁的出租車,收到他的微信後很快就來到小區門口,上了蔣燁的出租車。蔣燁立即發動車子,一個小時後就到達了蕭山機場。

收下160元的車費後,蔣燁又來到濱江,在這裏帶上了一名去市區的乘客。這一次,他又掙到了50元車費。也就是說,等一些普通的哥早上8點上班的時候,蔣燁已經掙了200多元的營業額。回到市區,他又做了幾單生意。大約12點接到一個乘客打來的電話,說要從三墩去省公安廳。當時他正好在附近,第一時間趕過去,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車費是54元。送完乘客,他到望江門吃了一碗麵。沒過多久,又接到前麵那個乘客的電話,再把乘客從省公安廳送回三墩。這樣一單生意下來,又賺了50多元。從早上6點開始做生意,到下午4點半交班,蔣燁一天的營業額大約有700多元。

如果在同一時段,接到兩個預約,怎麼辦?發現了微信的群功能後,蔣燁開始有意識地發展一些熟悉的車隊好友加入,把幾個技術和人品都不錯的司機拉在一個群裏,互相分享客源和訂單。遇到忙不過來的情況,可以利用微信求助。這樣,既維護了“微信預約”的信譽,又讓更多的出租車司機增加了收入。

2012年3月3 日,見生意日漸紅火,為便於協調管理,蔣燁幹脆成立了一個“微信車隊”。現在,這個車隊已經有100多位的哥,2位調度員。每個司機都有自己的代號。蔣燁作為車隊隊長,領的是1號。

因為他們的微信號上有出租車的 logo 和字樣,需要坐車的乘客可以通過微信輕而易舉地找他們約車。

為了擴大影響,蔣燁專門給車隊的成員印製了名片,上麵有他們的電話、微信號、微博。這樣,大家在拉客時,都會給乘客派發名片,好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車隊。

為了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蔣燁給微信車隊製定了如下規定:一是入會的成員必須熱愛無線互聯網,對新媒體很敏感,能熟練地使用微信;二是加入微信車隊的司機要經過3個月的考察期,在此期間如果有會員服務水平不好,或者遭到顧客投訴,就會被開除出車隊;三是在拉活的分配上,大家需要服從整體分配,為整體品牌著想。無論車程遠近,隻要接受了顧客的預約,團隊成員必須無條件執行。

隨著微信車隊的不斷壯大,業務量也越來越大。為了不斷拓展客源,蔣燁把時尚進行到底:2012年5月初,他正式創辦了微信車隊的網站。這個時髦的網站一成立,就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粉絲數量直線上升。一時間,在杭州街頭,打車不用上路招手,點開手機裏的微信,與“杭州預約出租車微信群”預約就行,這甚至成了當地許多年輕人的時尚之舉。

小人物要解決打車難大問題

微信車隊的名氣越來越大。2012年年6月,杭州一家科技公司找到蔣燁,為車隊量身定製了一套出租車預約搶單的軟件——“快的打車”。司機根據實際情況搶單,再與預約乘客點對點對接聯係。按下“搶單”後,屏幕上彈出具體聯絡方式和信息,隨即,“有人打車!”一個清脆的提示音便在司機的耳旁響起。裝上這款軟件後,微信車隊的司機工作起來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