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1 / 3)

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

詞曰:

蕭蕭孤雁任天涯,何處是伊家?宵來羽倦落平沙,風雨亦堪嗟。 蓬瀛瑤島知何處?羞對故鄉花。關山苦曆泣殘霞,隨地去,可棲鴉。

——右調《關山令》

且說冷於冰自那日斬了妖黿,隨處遊行,救人患難疾苦。

又到雲貴、福建、兩廣地方,遍閱名山大川,古洞仙跡,凡碧雞點蒼,金蓮玉筍,煙蘿銅鼓,紅雀鹿角等處勝景,無不走到。

因心戀峨眉,複與木仙一會,臨行送茶杯大桂實二個。遊罷峨眉,入成都省會。見山川風景,真乃天府之國,為前朝帝王發祥之地。遊行了半天,厭惡那城市繁華,信步出了東門。此時已日落時候。早看見一座廟宇,約在二三裏遠近。款款行去, 見廟已損壞,內外寂無一人。見正殿神像盡皆倒敝,東西各有禪房。先到東禪房一看,地下鋪著些草節,不潔淨之至。隨到西祥房,就坐在地下,道:“今晚在此過宿罷。”說著凝神瞑目,運用回光返照的功夫。將到昏黑時候,隻聽得有人到東禪房內,又聽得一人問道:“你來了麼?”那人應道:“來了。

“於冰聽了,道:“我這眼,昏黑之際可鑒百步,無異白晝,怎麼到沒看見那邊房內有人?想是他畏寒,身在草下,也未可知。”聽得一人問道:“此刻身上好些麼?”一個回答道:“今下半天少覺輕爽些。”一個道:“有討來稀粥半瓢,還是熱的,相公可趁熱吃些;轉到冷了,害病的人如何吃得?”一人道:“我肚中也覺得有些饑,你拿來我吃幾口。”一個道:“如今好了,春間天氣溫和,飯也比前易過。去年冬天和今年正月,真正餓死凍死,兩個人討的還不夠一個人吃。相公要放開懷抱,過到那裏是那裏。或者上天可憐,有個出頭日子,也未敢定。”又聽得咶咂有聲,像個吃的光景。

於冰聽了半晌,心裏說道:“這是兩個討飯吃的乞兒,怎麼一個稱呼相公?”又聽得一個道:“我的哥哥到回家多時了。”一個道:“那樣變驢的東西!相公說起來便哥哥長短,真令人不服。若論起幫林相公那三百多銀子,就到如今,苦到這步田地,不但相公,就是我也沒一點後悔。”一個道:“想他夫妻二人,自然也早到荊州了,還不知那林總兵相待何如?“於冰聽了這幾句話,那裏還坐的住?起來走入東禪房內。隻見一年紀四十餘歲人,看見於冰,連忙站起道:“老爺是貴人,到此地何事?”於冰道:“偶爾閑行。”問地下倒著的是誰,那人道:“小人叫段誠,這害病的是小人主人。”於冰道:“何處人氏?”段誠道:“我主人是河南歸德府虞城縣人,姓朱名文煒,現做歸德府廩膳秀才。”於冰微笑了笑,又見那文煒 說道:“晚生抱病,不能叩拜,祈老先生恕罪。”於冰也就坐下問道:“尊駕害何病症?”文煒道:“乍寒乍熱,筋骨如酥,頭疼幾不可忍。”於冰道:“此風寒饑飽之所致也。”問段誠道:“有水沒有?”段誠道:“此處無水。”於冰道:“適才稀飯吃盡了沒有?”段誠道:“還有些。”於冰道:“有一口入肚,即可以愈病矣。”教段誠拿來,在粥內畫了一道符,令文煒吃下。文煒見於冰豐神氣度,迥異凡流,忙接來吃在腹中,真如甘露洗心,頓覺神清氣爽,扒起來連連頓首,道:“今朝際遇上仙,榮幸無既。”又問於冰姓諱,於冰道:“我廣平冷於冰是也。才在東禪房聞盛價有幫助林相公三百多兩之語,願聞其詳。”文煒淚流滿麵道:“若題起這件事,便是晚生乞丐之由了。

“遂將恁般離家,父死任內,恁般討賬,遇林岱賣妻,贈銀三百二十七兩,又代當行李,打發起身赴荊州。於冰道:“此盛德之事,惜乎我冷某未曾遇著,讓仁兄做訖。”段誠又將文魁恁般分家,恁般打罵,趕逐出廟,獨自回鄉。文煒又接說道:

“投奔崇寧縣被逐出境外,始流落在這廟內,主仆討吃度命。

“說罷,放聲大哭,段誠亦流淚不已。於冰亦為惻然,說道:

“朱兄如此存心行事,天必降汝以福。”文煒又言河南路遠,意欲先到荊州,投奔林岱,苦無盤費,隻索在此地苟延殘喘。

於冰道:“送兄到河南,最是容易。但令兄如此殘忍,何難再伸辣手?誠恐傷了性命,反為不美。不如先到林岱處,另做別圖。所慮者林岱若不得時,你主仆又隻得在荊州乞丐,徒勞跋涉無益也。我亦在此住一半天,你二人明早仍去乞食,到第三日早間,我自有裁處。”說罷,舉手過西禪房去了。文煒主仆互相疑議,也不敢再問。於冰叫出超塵、逐電二鬼,秘秘吩咐道:“你兩個此刻速到湖廣荊州府總兵官林姓衙門,打聽四川 秀才林岱夫妻在他衙門內沒有,如在,再打聽他境況好不好,限後日五鼓報我知道。”二鬼領命去了。

次早文煒主仆過來拜見,於冰令二人依舊出去行乞。到第二日午盡未初時候,二鬼早行來,稟覆道:“荊州總兵叫林桂芳,年六十餘無子,如今將林岱收為己子,內外大小事務,俱係林岱總理。父子甚相投合。”於冰收了二鬼。午後,文煒同段誠回來。於冰道:“我已查知林岱夫妻在荊州總兵林桂芳署內甚好,你們去投奔他,再無不照拂之理。我今歲從家中帶出銀二百三十兩,已用去二百多兩,今止有十八兩多銀子。目今三月,正值桃花水泛,一搭一隻船,不數日可到。此銀除一路盤費外,還可買幾件布衣,就速速尋船去罷。”隨將銀子付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