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尾聲(2 / 3)

出現名人效應時,圍觀的人群也會停止喝彩,十字路口更是鴉雀無聲。

而與之相類似的場景,這一次竟出現在人們的意料之外。車上的“敗類”中,一位老人正麵無表情地仔細端詳著圍觀的人群。

老人正在尋找什麼?

是什麼正在極其緩慢地從老人關切的眼神中探出頭來?

“他滿臉皺紋,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

“這老家夥是外國派來的特務!”

沉重的牌子掛在脖子上,壓得老人抬不起頭來。牌子上寫著老人的罪名:裏通外國。

突然,老人的目光釋放出灼人的光芒。

難道是他?

他不是很久以前就消失了嗎?

他又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呢?

圍觀的人群中,是在誰的腦海中,閃現出民歌的旋律?

提起個家來家有名,

家住在綏德三十裏鋪村,

四妹子交了個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從陝北民歌的旋律中有人品出了辛酸,她在人群中偷偷地流眼淚,“是個受苦人!”心中的話兒脫口而出,讓紅兵的奶奶吃了一驚,她迅速地捂住說話人的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汽車上的那位老人,你是否與世間隔絕的太久,銀川的變遷也許對你來說已經不再熟悉,默默地注視,無言相對,你一定也在人群中,看到了昔日熟悉的麵孔,快別讓老淚流下來,你們已經不再年輕。

親疙蛋蛋的妹妹吆,

讓哥哥想得……

十字路口的汽車上,老人唱出了心裏的話。

“黑子!”掙脫後的小腳女人發出歇斯底裏的呼喊。圍觀的人群攔住黑老婆,老人的歌聲聽起來有些語噎。

身後飛來一拳,老人的歌聲停了。

“唱下去!”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表達出了不滿。

“唱下去!”圍觀在路口的所有人都在高喊。

歌聲再次唱響的那一刻,十字路口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黑老婆被小腳女人們拉向路邊的院落。

青紅線,藍線線;

藍個嚶嚶彩,

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愛死人。

五穀裏,田苗子;

數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兒就數蘭花花好……

路邊的院落裏,傳出女人號啕的哭聲。

沒過多久,銀川城又在遊行。在遊行隊伍必定經過的十字路口,彙集起來的圍觀人群中母親帶著紅兵已經守在道路邊。

秦康安呂史丁侯,

甜心蘿卜大白菜。

秦王安李侯白丁……

坐在路邊護欄上的紅兵,嘴裏胡亂地編唱著一些猶如天書的歌謠。不久紅兵的奶奶也加入到圍觀的人群。她聽到紅兵胡亂唱出的歌謠有些生氣:“不許胡編亂造,對祖先哪能不敬……”

“孩子知道些什麼?隻要能記住一二,總比閉住嘴好。”母親滿臉歉意,卻又護著紅兵。

期待中的遊行隊伍走了過來,一個個遊行的方陣停在十字路口,它的表演不斷贏得圍觀者的歡呼與喝彩。遠處,八位青年抬著一個巨大的地圖走了過來。地圖快要抬到十字路口的時候,橫拉過街道上方的兩根電線阻滯了青年人的腳步,地圖從青年人的肩頭放到寬闊街道的中間。幾年前,這些抬地圖的青年還是學校裏的學生時,他們還是少年,如今都明顯地老了。遊行隊伍還在前進,已經是在向前擁擠,圍觀的人群焦急起來,地圖後邊的遊行隊伍終於在混亂中停了下來。

圍觀的人群在等待。

整頓好秩序的遊行隊伍也在等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抬地圖的青年身上。幾年的時間裏,他們的著裝居然沒有任何變化。上身是洗了又洗的白襯衫,下身是軍綠色的褲子,不變的形象讓他們顯得唐突尷尬。

時代不是人力能左右的,尷尬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何況看遍在場的所有人,無論是圍觀的,還是遊行的,人們的裝束無論男女居然驚人地相仿,沒有誰的穿著能夠比這些青年更強。

也許是年輕人的形象並不是圍觀人群希望看到的,也許是青年人的裝束使得圍觀人群對未來缺乏自信,圍觀的人竊竊私語:“孩子尚且如此,未來又能怎樣?”

難道那個時代的尷尬僅僅隻有這些?

一遍遍地嚐試,一次次失敗,障礙極其頑強地阻攔著青年人的腳步。於是八位抬地圖的青年坐下來等。被迫停下來的遊行隊伍無可奈何,也隻好坐下來等。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裏,遊行隊伍變得渙散,圍觀的人群也漸漸地散去。

若不是心中總有擔心,若不是孩子看遊行的興致正高,奶奶和母親此時也該拉起紅兵一同離去。為了不讓眼前的情形引起不快,她倆讓紅兵說些歌謠。

梁段安李是英雄……

“他們哪裏是什麼英雄,都是些普通的百姓,都是苦命的人。”奶奶喃喃,對紅兵繃起臉。怕奶奶生氣,紅兵住了嘴。飛舞在眼前的馬蜂分散了紅兵的注意力,胡亂地抓來幾隻,拔掉尾部的三根毒刺,把馬蜂攥在手心裏。做個拔汗毛的動作向手上吹口仙氣,汗毛變成孫悟空的瞌睡蟲被紅兵撒出去,瞌睡蟲嗡嗡飛著,飛入圍觀的人群,飛向遊行的隊伍。如果不是突然衝出的一隊青年拯救了人們的注意力,瞌睡蟲製造出的氣氛恐怕會讓所有人都昏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