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想天開,能賺大錢(1 / 2)

異想天開,能賺大錢

在企業中,你可以通過做以下三件事取得成功,實現你當前和未來的目標:想別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為了成功不怕失敗,以及敢於打破常規。

想別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在1975年微軟公司創立之初,電腦業已是強手如林。像IBM、DEC以及蘋果公司,它們從來沒有把微軟放在眼裏。然而,當時的IBM、DEC以及蘋果公司都把生產力量集中到硬件,蓋茨的合作夥伴艾倫大膽地預測:計算機業中真正的搖錢樹在軟件中。電腦微處理器的能力每年就翻一番,在一定意義上說計算機能力是免費的。

蓋茨和艾倫首先從為IBM編寫操作係統做起。他們打電話給QDOS操作係統的編寫者帕特森,要求獲得使用他編寫的QDOS軟件的授權。當蓋茨向IBM公司負責軟件開發的經理薩姆斯說明關於這套操作係統的全部情況後,並沒有引起IBM的重視。相反,IBM過去曾多次受過軟件的拖累,因而不想跟操作係統有任何瓜葛。微軟最後付了7.5萬美元買下了這套操作係統。IBM卻因為沒有足夠長遠的眼光,放棄了這次絕好的機會。就是這套後來被稱為磁盤操作係統(DOS)的軟件,使IBM在若幹年以後和微軟發生衝突時,被迫花費幾十億美元,設法買回微軟當時隻花7.5億美元買來的標準。而微軟從當時一家不值幾文的小公司變成了現在市場價值5000多億美元的超級公司,把雄居業界多年的“藍色巨人”遠遠地拋到了身後,蓋茨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從微軟令人恐懼的奇跡般的創造中可以發現,正是艾倫那個進軍軟件業的偉大設想使當初隻有三個人的小公司迅速實現了向世界軟件巨子的邁進。

1987年,通用食品公司、寶潔公司和雀巢公司幾乎占領了美國咖啡市場的90%,他們以合作聯手的方法控製著全美咖啡市場。

當這三個巨頭仍像往常一樣做著生意時,一家新興的咖啡公司——明星咖啡連鎖公司開始了對市場的深入調查。通過調查,他們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顧客購買咖啡時要優先考慮的對象已發生了變化,顧客願意多花一倍的錢購買精品咖啡,新的優先考慮對象是咖啡的質量。明星咖啡連鎖公司找到了新的市場切入點,在以後的經營中大發其財。

到1993年,明星咖啡連鎖公司和類似的公司共占領了美國咖啡市場的22%。而通用食品公司、寶潔公司和雀巢公司則損失巨大。

你的企業中有可能存在一條威脅你生存的馬其諾防線。如果你的公司正在實施以往奏效而現在卻已過時的點子,你也許陷入了自滿的壕溝中。為了使你的企業擺脫自身的弱點,試問自己一些“如果……怎麼辦?”以下是一例子:

如果技術進步改變了我所在的整個產業怎麼辦?如果我的競爭者有了一種更好的產品或者服務怎麼辦?如果我為未來所作的爭分奪秒的準備欠妥怎麼辦?

為了成功不怕失敗

埃德溫·科克斯曾挨家挨戶地試著推銷鋁製廚具,但是銷售情況卻不佳。他很快意識到是由於清洗不便使人們不願意購買鋁製廚具。科克斯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法:某天在家裏做試驗時,他把細鋼絲絨和肥皂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百潔布。他繼續上門推銷,免費贈送百潔布,卻發現顧客對百潔布更感興趣。於是,他不再推銷廚具,轉而生產百潔布。

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訊公司創立之初,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與另一位公司創始人井深大嚐遍了失敗的滋味。1946年,他們在戰爭的廢墟上憑借500美元創立了東京通訊公司。他們買下了當時日本人還聞所未聞的磁帶錄音機生產專利。專利買下了,可磁帶卻無法生產。他們嚐試了很多種方法,都沒有能成功。隨著越來越多的研製經費和人力的投入,公司越來越瀕臨破產的邊緣。在這關鍵時刻,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沒有灰心,他們堅信“再耐心一點,我們就快發財了”,在破舊的倉庫大樓裏苦苦攻關,終於攻克了磁帶的生產技術。1949年,他們成功地生產出第一台完整的錄音機,半後年,一台頗具實效的G型磁帶錄音機從他們手中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