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1 / 2)

如何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已經垮掉的許多國有企業和鄉鎮、集體、個體企業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企業失敗的最根本、最突出的原因,就是核心競爭能力太弱,或者說壓根就未曾想到去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巨人集團在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實力體係尚未真正形成時,就把比自己資產大許多的貸款壓在已有極大泡沫成份的房地產上,最後隻落得個慘敗的命運。又如一說酒賺錢,到處都是啤酒廠、白酒廠;一說VCD賺錢,馬上就是全國性的VCD大戰。如此等等,恨不得所有的企業都用同樣的辦法生產同樣的產品、用同樣的手段銷售同樣的產品。這哪裏能談得上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另外,企業縱然已經建立起一定的競爭力,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努力,已有競爭力的價值或者會貶值,或者會從根本上被新的市場需求所淘汰。如目前掌握與無氟製冷相關的各種技術專長的公司,可以以此作為核心競爭力在“綠色冰箱”市場上取得相當的競爭優勢;但當其他冰箱企業紛紛掌握了有關技術專長以後,這個專長就僅僅是進入這一市場的基本條件,而不再是企業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優勢了。因此,企業要想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從主客觀方麵努力,有效地培育和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措施

首先要樹立戰略意識。目前世界上一些成功的企業已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製造產品的事業部的組合,而是核心競爭力的組合。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而且這種戰略資源的能量正在逐步升級。企業如果不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是試圖依賴別的方麵的競爭力建立市場份額領先地位,那麼,就可能是在沙灘上行走。在爭取全球品牌統治地位的競爭中,像佳能、NEC等公司都是依靠自己在光學、圖像處理、微處理器和數字技術、集成電路等方麵核心競爭力所產生的多種產品來建立全球品牌保護傘的,這使他們的各項事業都建立了良好的市場形象、忠誠顧客和營銷網絡。

積累知識與技能。它包括員工個人的知識技能水平與結構以及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與知識技能結構。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對外合作以及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幹中學來全麵提高員工素質。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創造積累起來的經驗是企業的寶貴財富,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憑籍的優勢之一。我國的一些老企業,如長春一汽、北京開關廠等,之所以能夠以較少投入成功地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長期的技術、管理方麵的知識與經驗積累無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積累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尤其是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企業外部環境不斷變化情況下,職工個人和企業都必須重視知識技能的更新與提高以及知識結構的重組。

加大對R&D(研究與開發能力)的投入。加大對R&D的投入是改造和升華傳統產業,使之走向效益良性循環的關鍵措施。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自身的R&D能力,國外一些大的企業如IBM、鬆下、微軟等都有自己專門的R&D機構。這是因為:企業所需要的一些關鍵的、先進的技術很難從市場上買到,特別是在企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具有最先進技術的企業不會在別人具有模仿能力之前輕易放棄豐厚利潤的回報。就是一些常用的技術即使能買到,其交易的費用也是很高的,而且有的技術引進來也不是馬上就能用得上,需要企業通過內部消化吸收,與本企業生產、管理融合之後,才能取得實效。所以,加大對R&D的投入,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技術、知識積累,才能使別人難以模仿和超越,才能保持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

完善技術體係。技術體係是一個由一係列配套的技術專利、技術訣竊、設施裝備和技術規範組成的,包括硬件和軟件的相互聯係、協同作用的有機係統。它既包含以技術知識為表現形式的隱生技術資源,也包含以核心產品為表現形式的顯性技術資源。企業技術體係通常以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為核心,企業的技術優勢往往就體現在這些核心技術上,識別、開發與有效利用這些核心技術,並圍繞之形成獨具一格的技術體係和核心產品,常常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奠定基礎。技術體係的建設是企業的戰略行為,擁有先進的或獨具特色的技術體係,不僅有助於企業近期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具備了有效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但技術體係的建設一定要圍繞企業核心能力來進行,因為企業單純在技術上的優勢並不能必然地導致企業在經濟績效上的優越性。

加強組織管理體係的建設。主要通過各種規章製度和組織係統對生產經營和研究開發活動進行組織、激勵、控製,其中規章製度是企業管理體係運行的基本依據。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效益低,活力不足,除了有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的原因外,管理上不去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過去那種固定的、封閉的、以生產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市場。企業管理必須向以人本管理為中心的創新管理、知識管理轉變。這是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