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0章 季羨林筆下的清華園(1 / 1)

隻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

——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

季羨林1930年考入清華外文係,1934年畢業留德,在德國一住就是10年,直到1945年才回到北京。在清華國學大師陳寅恪推薦下,季羨林任教北大,創辦東語係。

但他惦念的還是清華,每逢沿著梁實秋筆下的那條古道回清華,心裏總有說不出的快樂。他在《清華頌》裏寫道:“清華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愉快的四年。”“每當嚴冬初過,春的信息在清華園要比別的地方來得早,陽光也比別的地方多;當青草從融化的雪地裏探出頭,我們就知道春天已悄悄來了。過不了多久,滿園就開滿繁花,形成花山花海。再一轉眼,就聽到滿園蟬聲,荷香飄溢。等到蟬聲消失,荷花凋零,紅葉又代替了紅花。待到紅葉落盡,白雪漸飄,滿園就成了銀妝玉塑,‘既然冬天到了,離春天還會遠嗎?’我們就盼望春天的來臨。”

點石成金

人類從大自然中來,與自然之間存在著的一種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也隻有在自然中,人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和心靈的寧靜。因此,我們切不要被繁忙的物質生活牽住了腳步,須要經常親近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