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費解的米拉多古城
1978年,在中美洲的佩騰密林中,美國天主教大學的考古隊在距離危地馬拉城約360公裏的地方,發現了建於公元前200年前的米拉多古城遺址。
城址麵積大約有16平方公裏,人口約1萬人,是2000餘年前美洲大陸的第一大城市。在城市西部一塊1000×800米的地段內,發現兩座大金字塔。其中一座以當地最厲害的動物—美洲虎命名,叫虎塔,大約共有18層,高達55米,在12層頂上豎立著三個小金字塔,其中心的塔高達18米。另一座在虎塔北邊,以美洲的猴命名,稱猴塔,高40米,麵積大約1.7萬平方米。這兩座塔均屬於瑪雅人的最大建築。兩座塔都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建造的。所用的建築材料都超過25萬立方米。
在虎塔南側的另一座金字塔底部曾發現幾個半人半虎的浮雕:正麵塑成人麵,一對閃亮的眼睛,高突的鼻子,但鑲的是虎牙,側麵則塑成虎爪。整個浮雕高2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浮雕背景塗上奶油色,某些部分塗成黑色,但虎爪和虎牙則繪成紅色。浮雕呈長方形,把人臉極大地誇張,很象我國商周時期的“饕餮紋”,極其威嚴神聖,象征神權。發掘者還以為這也是屬於原始的象形文字。另外,紅黑相配是古典時期瑪雅的藝術的一個常見的特點,最初出現於前古晚期。
虎塔以東2公裏有米拉多遺址中最大的建築群,實際上這也許是瑪雅曆史上的最大建築群。這個建築群叫“鹿塔”,它由兩層300米寬的台地組成,好象兩個龐大的台階,在其上麵聳立著一座10層樓高的兩層金塔,高達45米。虎塔和鹿塔遙遙相對。虎塔在東南邊迎日出,鹿塔在西邊送日落,這是瑪雅人對太陽及其運行周期的崇拜。瑪雅人把自己看作“太陽的保衛者”,往往在日出和日落之際舉行禮拜儀式。不僅如此,這兩座金字塔還跟瑪雅人的天文學觀察有關。在一定年份春分時節前後,從虎塔頂上觀察,木星、火星、水星和土星仿佛是從鹿塔頂部升起。
在虎塔和鹿塔之間,是米拉多城最大的中心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高台,這裏是拉米多城的集會中心。當時的最高祭司,在這座高台之上,在螺號和鼓聲中舉行繼承人誕生儀式。他舉著用紡織物包裹著的嬰兒向大眾宣布:“一個新世界主人”誕生了。而當新王長大以後,又將要在群眾麵前切指放血,舉行宣誓儀式,流出的血象征著人民和神的溝通。
從現今航空勘測的資料可知,在當時有20條進入米拉多的通道。在米拉多城西南21公裏處是達丁塔爾城址,東南12公裏處是那克別城。從種種跡象看,當時此地已存在一個大的貿易網絡。在米拉多城發現的海螺和珊瑚,是來自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的;火山灰是來自300公裏以外的危地馬拉高地;花崗岩和大理石自最近的伯利茲;紅色的養料也可能來自高地。
米拉多城址的發現給人們帶來了許多費解的疑問。
瑪雅人在建築當時第一大城市的時候,為什麼會挑上米拉多這個地方?這是令人奇怪的。這裏即沒有湖、河,也不靠海,僅有的隻是建築用的石灰石以及做燃料用的木材,此外,再也不出產什麼了。今天此地已被密林所覆蓋,周圍六十公裏內無人居住,除了偶爾有樹膠采集者出現外,罕為人至。現在,發掘者幾經研究推測,認為之所以在此建城,主要是因為這裏是通往尤卡坦半島的交通要道,可以控製整個地區的貿易,從戰略地位上講十分重要。
另外,令大多數瑪雅學者更加迷惑不解的是,現在傳統的觀點認為瑪雅國家產生於公元3世紀,但在瑪雅國家產生前的500年就出現了這樣大規模的城市和如此龐大的金字塔工程,這又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發展水平上出現的呢?它向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否瑪雅國家出現的年代要比傳統的看法提前呢?有位發掘者認為,“難以想像的米拉多是被一個酋長部落製社會所創建的,此時可能存在一種原始城市國家的組織,隻有這種組織才有可能組織起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建造這麼大的城市。”那麼,這種原始的國家又跟我們所說的國家有什麼異同呢?或者更進一步說,是否現行的關於國家的定義和概念需要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呢?總之,這座2000年前美洲大陸的第一大城市—米拉多古城,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至今尚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