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諾斯“迷宮”
世界上共有4座,即克裏特島迷宮、埃及迷宮、薩摩斯島迷宮和意大利迷宮。所謂迷宮。就是指那些有很多回環歧道,難於找到出口的宮殿或陵墓。這裏,要向你介紹的是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迷宮。
相傳位於愛琴海地區的克裏特島,早在公元前16世紀左右,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王國,國王米諾斯在流傳頗廣的希臘神話中,被說成是天神宙斯和腓尼基國王阿革諾耳的女兒歐羅巴之子。
據傳米諾斯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因而觸怒了天神宙斯,決定要狠狠地懲罰他,讓他的妻子在生下幾個正常的兒女後,別出心裁地又讓其妻產下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人稱“米諾牛”,意即“米諾斯之牛”。米諾斯令代達羅斯特為怪物米諾牛營造了一座迷宮。
以上的神話傳說曆來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在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的底斯等的著作裏都曾提及米諾斯的名字,但真正解開這個謎團的是著名的英國學者阿爾圖·伊文思(1851一1941)。1900年3月,在克裏特島的克諾索斯,伊文思率領一批考古學者開始發掘工作,發掘工作進展非常順利,不久,就發現了一個規模極大的宮殿遺跡。這座宮殿依山而築,離中央克裏特北岸4公裏,占地麵積總計16000平方米,高低錯落有致,中央是一長方形的庭院,周圍環以國王寶殿、王後寢宮,以及有宗教意義的雙斧宮等房舍建築,其間有長廊、門廳、複道、階梯等錯雜相聯,千門百戶,曲折通達。宮裏有水管和浴室設備,牆壁上有琳琅滿目的浮雕和繪畫,陳列著精美的陶器、織物和金銀象牙製成的奢侈品,宮外西北角的場地可能是表演鬥牛戲的劇場。這樣一幅希臘神話中的南海迷宮的場景就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發掘的結果是十分驚人的,但使考古學家迷惑不解的是這座宮殿為什麼屢毀屢建。究其原因,說法各異。有史家認為,廢墟中無火燒痕跡,推測城市可能毀於地震。例如在1966年,美國有一批海洋地理學家在愛琴海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發現該區海底裏沉積著一層很厚的火山溶岩,經研究認為,在公元前1480年左右,克裏特島以北不遠的地方曾發生過一次罕見的火山大噴發,因此推斷,可能就是那次火山大爆發所引起的強烈地震和海嘯,毀滅了克諾索斯等城市。另一些研究者認為王宮在毀壞前曾遭到浩劫,因此否定地震說。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諾索斯的最後一個王宮被毀,此後不複重建。史家對此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可能是克裏特人發動了反希臘人統治者的起義。有些學者則認為,這可能是希臘半島上的邁錫尼人發動入侵的結果。此時,在克諾索斯王宮裏發現了新的線形文字文件,這種文字史學家稱為線形文字B,而把此前克裏特人創造的線形文字稱為線形文字A。約在1952年,英國學者米開爾·文特裏斯等人經過一番勤奮鑽研,初步釋讀了“線形文字B”,而自1939年以來,在希臘本土的派羅斯、邁錫尼、泰倫斯都先後發現了許多刻有“線形文字B”的泥板,證明“線形文宇B”是希臘本土的一種語言文字,這就為邁錫尼人入侵克裏特島的推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令人遺憾的是“線形文字A”至今尚未釋讀成功,這就為曆史學家留下了另一個疑團,即創建克裏特島米諾斯“迷宮”是何種族,他們來自何方?
為揭謎底,史家各抒己見,歸納起來約有五種說法:第一種意見認為克裏特人就是膊尼基人或阿拉伯人;第二種意見認為他們來自非洲;第三種意見認為應把克裏特人歸於“印歐種族”;第四種意見認為克裏特人就是希臘人;第五種意見認為克裏特人接近於卡裏亞人和伯拉斯革人,因此也就接近巴斯克人、意卑裏亞人、利古裏亞人、伊特拉斯坎人以及其他民族,包括高加索居民在內。
等到線形文字A被釋讀出來的那一天,克裏特島術諾斯“迷宮”之謎,也就大白於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