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染
永不受感染,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生命已不複存在。
曾聽說一位工人野外作業時被電擊而心髒停止跳動,做人工呼吸無效。在旁的一位醫生身邊隻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醫生用這把小刀切開他的胸腔,用手折斷肋骨數根,將手探入胸腔提動心髒使之恢複跳動,工人 “死”而複生。所有的人,尤其是醫界人士聞後都驚歎,驚歎之後又很疑惑地說:這個人也許不太懂醫,他這麼做,難道不怕病人感染嗎?
應該說,在那種情況下,那個醫生絕對偉大,他做出最佳選擇,讓病人感染。因為隻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被感染,而生命是不懼怕感染的,可以被感染,也可以抵禦感染,無論是被感染還是抵禦感染都使生命更具活力。
永不受感染,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生命已不複存在。
跨欄人生
人往往因為早期的弱點而獲得奮力以求的成就,這就好比有個欄,欄越高,跳得也越高。
從前有個人,相貌極醜,街上行人都要掉頭對他多看一眼。他從不修飾,到死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仿佛要故意襯托出他那瘦長條似的個子,走路姿勢難看,雙手晃來蕩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臨終前,甚至已經身任高職,仍然不穿外衣就去開門,仍戴手套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往往在公眾場合忽然憂鬱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麼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於在他自己家裏,他處處都顯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低微,母親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對這些缺點非常敏感。
沒人出身比他更低;沒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後來任美國總統,他就是林肯。
人往往因為早期的弱點而獲得他們奮力以求的成就。這就仿佛有個欄,欄越高,跳得也越高。
忠告自己
當你聽到意見時,不要由於生氣、傷心而聽不進去,正確的批評你會分辨出,它會在你內心產生反響。在瑪麗亞大約 12歲時,有個女孩子是瑪麗亞的對頭,她總愛挑瑪麗亞的缺點。日久天長,她把瑪麗亞的缺點數了一大串,什麼瑪麗亞是皮包骨,不是好學生,是搗蛋姑娘,講話聲音太大,自高自大……瑪麗亞盡量克製著自己。最後,她再出忍不住了,含著眼淚和憤怒去找爸爸,爸爸平靜地聽完瑪麗亞的申訴後,問道:“她所講的這些是否正確?”“正確?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樣回擊!它同正確有什麼關係?”“瑪麗亞,難道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怎樣的不好嗎?現在你已知道那個女孩子的意見,去把她所講的都寫出來,在正確的地方標上記號,其他的則不必理會。”
瑪麗亞遵照爸爸的話將那個女孩子的意見列了出來,並奇怪地發現,她所講的,有一半是正確的。有一些缺點瑪麗亞不能改變,例如瑪麗亞很瘦。但是大多數她都能改,並願意立即改掉它們。在她的生平中,她第一次對自己有了一個公正清晰的認識。
當你聽到意見時,不要由於生氣、傷心而聽不進去;正確的批評你會分辨出,它會在你內心產生反響。
窮漢的夢
擁有乞丐的心情,你就真的是一個乞丐了。同樣,如果你心裏隻有失敗,永遠都不會成功。
一位衣著華麗的貴婦人住在花園環繞的賓館裏,她的司機每天上午11點鍾前來接她。一天,她正準備上車,注意到馬路對麵的凳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形如乞丐的男子,他正仰著頭深情地凝望著賓館。第二天他還在那兒,第三天,第四天……每天如此,這引起了貴婦人的好奇,這天她讓司機稍等片刻,自己穿過馬路朝這個男子走去。
貴婦人:“我隻想知道你為什麼每天這樣凝視著賓館?”窮漢苦笑著說:“夫人,我沒有錢,我活得很不成功,如果警察不攆我,我就睡在這張凳子上。我夢想著有一天,哪怕隻有一次,能在這座漂亮的賓館裏過上一夜。”貴婦人高興地說:“今天晚上你的夢想就要實現,我將支付最好的房間讓你過夜。”第二天早上,貴婦人邀請窮漢共進早餐。“昨晚你睡得怎樣?”
窮漢麵帶失望:“我絕不會再來,昨晚還不如我在凳子上睡得好。”
“天哪,怎麼回事?你覺得床不夠舒適,不夠溫暖嗎?”“不是那麼回事,你知道嗎?睡在凳子上時我能夢見賓館裏舒適的軟床,可是昨夜睡在賓館裏,我一整夜都夢見自己睡在公園的長凳上。”
路
生活磨練了人,也成就了人生的道路。
路如蛛網。
老人端坐蛛網中央。
遠遠地,一個黑點在網上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