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懼者為強(1)(1 / 3)

感謝傷口

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也不能健康成長。

人也正是在一次次的傷痛之後才真正成長起來的。

朋友的3歲兒子罹患先天性心髒病,最近動過一次手術,胸前留下一道深長的傷口,朋友告訴我,孩子有天換衣服時,從鏡中照見疤痕,竟駭然而哭。

“我身上的傷口這麼長!我永遠也不會好了。”她轉述孩子的話。

孩子的敏感早熟令我驚訝,朋友的反應更令我動容。她心酸之餘,解開自己的褲子,露出當年剖腹生產留下的刀口給孩子看。

“你看,媽媽身上也有一道這麼長的傷口。”

“因為以前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裏的時候生病了,沒有力氣出來,幸好醫生把媽媽的肚子切開,把你救出來,不然你就會死在媽媽的肚子裏麵。媽媽一輩子都感謝這道傷口呢!”“同樣的,你也要謝謝你的傷口,不然你的小心髒也會死掉,見不到媽媽。”

感謝傷口?這四個字如鍾鼓聲直撞心中,我不由得低下頭,檢視自己的傷口。

它不在身上,而在心中。

那時候,工作屢遭挫折,加上在外獨居,生活寂寞無依,更加重了情緒的沮喪、消沉,但生性自傲的我,不願示弱,便企圖用光鮮的外表、強悍的言語抵禦。

隱忍內傷的結果,終至潰爛、化膿。直至發覺自己已經開始依賴於逃避麵對跌到穀底的現實窘況,為了不至於一敗塗地,才決定舉刀割除這頹敗的生活,辭職搬回父母家。如今傷勢雖未再惡化,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像一道醜陋的疤痕,刻劃在胸口。認輸、撤退的感覺日複一日強烈,自責最後演變為自卑,使我徹底懷疑自己的能力。

好長一段時日,我蟄居家中,對未來裹足不前,遲遲不敢起步再出發。

朋友讓我懂得從另一方麵對待這道傷口,慶幸自己還有勇氣承認失敗,重新來過,並且把它當成時時誓惕自己,匡正以往浮誇、矯飾作風的記號。

感謝傷口,更感謝朋友!

迎向風雨

對於風雨,逃避它,你隻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我曾經因為有幾個大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隻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懼者為強

將沙丁魚的天敵放在運輸容器裏,沙丁魚反而保持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英特爾公司是微處理器製造業中的巨無霸,1996年營業額達208億美元,利潤50億美元。作為英特爾公司締造者的格羅芙,1997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國 《時代》周刊曾授予他本年度風雲人物稱號。這位世界信息產業的巨子在功成名就之後,將他取得輝煌業績的原因歸結為 “懼者生存”四個字。他說:隻有那些恐懼感強烈,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無獨有偶。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在談到海爾的發展和未來時,感慨地說:這些年來,我總體的感覺可用一個字概括,即 “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市場競爭太殘酷了,隻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如果每個海爾人都懼怕自己的市場會丟失,就必然會創市場、爭市場,心理上先懼,行動上才會無所畏懼。

“懼”其實是一種領先的觀念,懼者首先是一個會思考的經營者。一個不會或不善思考的經營者,因其對各種變數的茫然無知和了無大誌,注定是不會感到害怕的。懼的前提是理性,懼的形式是反思,懼的結果便是深深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這種內在的壓力一旦轉化為動力,便成為隻爭朝夕,兢兢業業,勇於爭先的進取精神。小天鵝公司倡導的 “末日管理”,中國鞋王森達集團提出的 “視今天為落後”的企業精神無一不隱含著這一意識。

懼者常能創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是充分的自由競爭,尤其是麵對買方市場,競爭已不是共同做大市場的問題,而是怎樣有效地搶占市場份額。誰有超前意識,誰能把握商機,誰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西班牙人非常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很驕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用不了多久就會死掉。為延長它的活命期,當地漁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裏。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在有限的空間裏快速遊動,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鯰魚效應。如果將成功者比作沙丁魚的話,那麼所謂 “懼”,則是放進去的幾條鯰魚。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懼者必然會比一般的經營者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出新觀念、新措施、新產品,更好地加強管理、改善營銷、凝聚人氣,從而提高形象、增加效益。懼者是真正的智者。格羅芙說:在危機中生存,反而可以避免危機;在恐懼中生存,化恐懼為動力,反而可以避免外界帶來的恐懼。成功的同時也意味著你已成為別人研究的靶子和競爭的對手,針對你而來的力量在聚集,可能使你的成功發生逆轉的新技術也在孕育。所以,你越用功,跑得就要越快。你跑得越快,就越要注意地平線上有沒有出現危險的跡象。可見,這種懼不是畏懼不前,驚慌失措,更不是對自己信心不足底氣盡失的害怕,而是對市場競爭的 “無情、凶險、難測、挫折”的勇敢正視。懼者的本質是獨特的經營哲學思考,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