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國找演員(1 / 1)

在美國找演員

專欄

作者:丘雁

其實這些好萊塢經紀公司未見得都很專業,但在市場約束的大框架下,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他們的撲克打得也都挺好。

年前接到一個北京朋友的電話,希望我幫他朋友的一部電影找好萊塢演員。我答應把大概流程跟他朋友介紹一下,就撥通了這位製片人的電話。

我在電話裏告訴對方,在好萊塢找演員最好的辦法是雇一位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洛杉磯做選角工作的人到處都是,一兩個人就一個小工作室,不管是給上億的六大片場的大片,還是小獨立片選角,都是這個設置,收費也很規矩,因為行業有個大概的標準。我把價格區間說給對方聽之後,他說目前沒有這個預算,但我還是答應他試著找找,並一再強調我不是專業選角導演,隻能盡我所能。

隨後,他歡喜地把劇本和資料發給我。看完劇本,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這個美國演員飾演的角色其實隻是一位年輕時在中國生活過兩年,隻學習過基礎中文的人。故事說的是時隔二三十年,他已經是個老人的時候,再次回到中國尋找當年遇到的一個小孩(現在是個年輕人),而這個小孩一直在偏遠的農村裏長大,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更別說學習英文。兩人在中國再次相遇後有大段大段的台詞,連我這個中國人念起來都覺得冗長難記。我立刻問製片人,這個角色設置怎麼可能中文說得那麼好呢?美國演員是不可能答應講這麼多中文台詞的,而且與情節不符。製片人說編劇正在改劇本,增加英文台詞。聽了這話,我的心就更涼了:增加英文台詞?這個年輕人完全不會講英文啊。製片人立即說,那就多加些手勢比劃,並且簡化中文台詞,總之你不用擔心,我們正在安排重寫劇本。

兩個月後我回到北京,偶然一個場合居然認識了這個電影的投資方,才知道原來這個劇本根本就沒有外國角色,是因為預算比較高,製片方為了融資,把這個老年人角色換成了好萊塢演員,這招確實吸引到了一些資金的興趣。難怪當時覺得故事寫得好別扭。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的洛杉磯。製片人給了我三個演員的名字,有一個是一線明星,另外兩個均為二線明星,三個人在中國都有一定知名度。我在網上找到他們經紀人的聯係方式,按照製片人的喜好順序,逐一寫了郵件。一線明星的經紀人完全沒有回複,後來又嚐試聯係過幾次,也是石沉大海。想來是此明星在好萊塢正當紅,對一個不認識的中國導演拍的電影沒有任何興趣。於是我便開始聯係第二位的二線明星的經紀人,對方回複要看材料,我立刻把兩頁紙的項目介紹和故事梗概發了過去。對方回複說沒檔期了。我立刻問,那明年呢?經紀人回複:明年的事現在安排還太早。這個基本就是間接拒絕了。於是開始聯係最後一個二線明星的經紀人。對方很快便回複了,郵件簡單熱情:檔期有,而且我們一直在找這類片子讓他演。我心情澎湃地回信說:太好了,價格呢。對方立刻回複了價格。我跟製片人商量了一下,製片方覺得太貴了,他們出了一個價格(是對方報價的一半)。兩個小時後,經紀人回信:應該可以。我當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劇本沒看,這難道就快談下來了?之後按照對方要求,製片方給經紀人發了正式的蓋著紅章的聘用書(offer)。對方回複了一個“謝謝”便再無下文了。後來看到此演員加盟某部大製作的新聞,看來是簽了更好的片子。

其實這些好萊塢經紀公司也未見得都很專業,但在市場約束的大框架下,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他們的撲克打得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