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從《傾城之戀》《半生緣》《玉觀音》到《黃金時代》,你覺得自己電影裏的女性意識是否發生過改變?
許鞍華:我個人是沒有所謂的女性意識的。當然拍電影這麼多年,創作上肯定有一些變化。相比以前類似背景的電影,這次要還原的時代不同。之前拍張愛玲的兩部民國戲的時候,我完全是在做考據。比如那個時候的旗袍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化妝又應該是怎麼樣的。除了要把握時代的特點,還要掌握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比如不同的地方跳什麼舞,燈又是什麼樣的……作為導演,我隻是從中間選取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另外一種方法則是不還原,而是采用那個時代的精神進行重新設計。當然這次的《黃金時代》沒有重新設計,還是選擇從蕭紅這些人物本身的形象出發,整體上符合角色的範疇就可以了。
《綜藝》:《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傾城之戀》等片曾在內地文化界產生過較大的影響,那麼對於你來說,內地的文化又有怎樣的意義?
許鞍華: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內地的一些優秀小說,它們也給我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麵我也很喜歡以前蘇聯的小說。
《綜藝》:之前你的《玉觀音》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部內地題材的影片在內地市場表現不佳,這對你現在拍《黃金時代》是否有所影響?
許鞍華:其實我真的不懂票房,也不太懂內地的生活。不過創作跟票房沒有必然關係。《黃金時代》拍的是民國,因為我小時候在香港見過很多民國的人,所以那些形象對我而言倒並不陌生。當然還是需要做很多的功課,去搞清楚內地當時的文化究竟是怎麼樣的。
《綜藝》:在你看來,目前香港電影的大環境和內地有哪些不同?
許鞍華:現在內地的投資環境當然要更好一些,因為內地的市場顯然更大。不過,老板們拍戲其實都不想賠本,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哪裏其實都一樣。
《綜藝》:現在你在內地也需要越來越多地配合電影宣傳了?
許鞍華: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我一直不喜歡做宣傳,當然能夠配合就配合一些。我每次都在說,等到這部影片賣座了,以後就不用老是自己出來了。
《綜藝》:《黃金時代》是一部合拍片嗎?你如何看內地、香港電影產業目前的各自發展與合作前景?
許鞍華:《黃金時代》兼有內地和香港的投資,所以應該還是算合拍片。兩地電影產業各有優勢,內地的年輕一輩人才很有才華,香港則有比較好的技術和經驗,但在這方麵,近幾年內地也越來越厲害了。我覺得兩地電影界未來在很多方麵還是可以彼此互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