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話許鞍華“我真的不懂票房”(1 / 2)

對話許鞍華“我真的不懂票房”

特別策劃

作者:郭小婷

她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間冒出的新浪潮先鋒,和徐克並列為“香港電影新浪潮”旗手。雖然算不上多產,但作品卻涉及了武俠、愛情、家庭乃至恐怖等多種類型,題材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日本、越南、英國等地域。從1979年拍攝第一部電影以來,她執著做導演已有35年。青春和成長一直與電影相伴,今年67歲的她笑聲仍然爽朗,眼眸依舊單純。過往,她曾兩次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滿貫,當之無愧地獲得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殊榮。如今,為了一部名為《黃金時代》的影片,她再度奔走於香港和內地之間。

她,就是除了“導演”以外“什麼都不太懂”的許鞍華。

《綜藝》:在自己的作品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許鞍華:我想要的在《黃金時代》這部戲中都實現了,但這部電影是不是最滿意的還不知道,也許要等自己拍不動的時候才會知道吧。

《綜藝》:文人的自傳和旁人的追憶都是主觀的,麵對有時會彼此矛盾的曆史素材,你是如何進行選材和取舍的?

許鞍華:素材方麵主要還是靠編劇李檣選擇,他看了很多書,也進行了很多查證。電影裏是把這種矛盾呈現給觀眾,告訴觀眾很多素材都是蕭紅的朋友所說的,都是主觀的評論,客觀的實際情況需要觀眾自己去判斷。我覺得這樣也很過癮。

《綜藝》:電影中的時間跨度並不長,為什麼需要用將近3個小時的篇幅來呈現?

許鞍華:大家看過影片之後就會發現,這次的劇本特別好。原來計劃有六百多場戲,目前180分鍾左右的版本已經是精簡之後的狀態了。現在的長度,我覺得從敘事的角度來說特別地過癮。但是我能夠猜想到觀眾可能會有些困惑,因為故事中的時空關係相當複雜。我第一次看全片的時候感覺也不是特別地清楚,但就是覺得這樣的複雜時空關係特別有魅力。

《綜藝》:這部影片中的演員大多來自內地,你是如何選擇表演班底的?在執導的過程中,你覺得內地演員和香港演員合作起來有什麼不同?

許鞍華:選擇演員首先肯定是因為他們的演技。其次從國內觀眾的角度考慮,我們還是必須得找一些知名演員。如果隻是外形很像,但辨識度不高,等隔了半個小時之後這個人物再出現的時候,觀眾可能就認不出來了,加上人物也許換了別的衣服,或者沒有特寫鏡頭的處理……此外,我也希望演員能夠發揮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並將這種魅力賦予其飾演的角色。其實我對內地的演員不太熟悉,所以這次也靠成捷和李檣推薦了不少,感覺合適的話很快就選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