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囍從天降》,王振華透露,由於是以中方為主,因此付給韓方在製作團隊中的成本不算多,希望團隊可以學到戶外真人秀規律性的東西。
磨合的難點
在《奔跑吧兄弟》前期策劃階段,中韓雙方各自發揮才智提出創意、充分討論,形成方案後,由韓方主導執行——從總導演到編劇、攝像各個工種均為韓國原班人馬,中方設兩位副總導演(陸浩、岑俊義)協助韓國總導演曹孝鎮,每個核心崗位都有中方人員跟隨,形成了一支“雙人製”的混編團隊。這樣操作4期後,節目將交由中方獨立製作。
前兩期節目按照原定計劃在3天內完成了錄製。作為節目總統籌,周冬梅深感協作的不易。
“最大難度就在於兩個經驗豐富、高水平的團隊要在短期內磨合一致。因為這個節目沒有嚴謹的操作模式,很多想法都在曹導演腦子裏,很多事情需要在現場才能定下來,所以‘變化’隨時會發生。他們的工作習慣比較靈活,團隊也養成了隨機應變的習慣。而中方的工作習慣更有規劃性,按照我們的習慣,攝像、燈光的位置、需要達到的效果等都非常清晰。道具也會很早就確定要用哪個,但韓國人是要在現場用了再做決定的,這樣導致配合的崗位也非常緊張。為了雙方更好地配合,曹導演改變了很多他以前的工作方法。”
一方麵是靈活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麵是嚴守真人秀的“真實”與“出其不意”,在《奔跑吧,兄弟》錄製過程中,韓國導演堅持不讓MC們提前知道遊戲規則,韓方團隊對高度保密狀態下的工作十分適應,執行力很強,很有默契。這是支在一起工作了四五年的隊伍的工作狀態,周冬梅希望中方也能快速成長達到這種默契度。
《囍從天降》的製作則以中方團隊為主,天津衛視派出孫鐵麟團隊應戰。截至記者發稿前,節目已完成前期籌備。王振華透露,整個團隊成員150人以上,韓方人員不會超過30%,韓方的作用是規律性地指導,比如攝像怎麼調度、怎樣保證不穿幫等,這些如果自己摸索的話進度會很慢。再一個是劇本指導,比如環節設計、懸念製造等由中方編劇設計,韓方編劇幫著把控。
《囍從天降》之所以不以韓方為主,是吸取了其他節目與韓方合作的經驗,“比如你用韓國團隊,現場發生了什麼韓國導演和攝像根本反應不過來,語言不通”,王振華解釋。
對於這個問題,《奔跑吧,兄弟》的解決方案是“配備強大的翻譯團隊”,而且周冬梅發現,基於這支韓國團隊豐富的經驗,“我們說了什麼話他們都能猜出個大概,沒有反應不靈敏的地方。”
《奔跑吧,兄弟》和《囍從天降》的後期均由中國團隊負責。王振華說,韓國人不了解中國,剪了之後會水土不服,“據我們了解,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
中韓合作,如何揚長避短,找到最合適的方式,需要未來更多的項目予以實踐。但就戶外真人秀這種特有的電視品種,受訪對象均表示,強大的編劇、攝像、後期團隊不可或缺,目前這些工種在中國的節目團隊中還很稀缺,如何形成培養這些人才的有效機製,是更應該向韓國學習的地方。
據悉,《囍從天降》將於10月份上檔天津衛視,《奔跑吧,兄弟》將於10月中旬接檔《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