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線傳媒布局全產業鏈(1 / 2)

光線傳媒布局全產業鏈

電視

作者:黃柏雪

壓縮電視劇業務,寄望Rising Star回拉新媒體用戶;吃透《盜墓筆記》,預計該係列票房、版權銷售、廣告、遊戲收入、衍生產品等市場價值超200億元

“轉型”“跨界”“融合”已經成為2014年影視行業的最熱門詞彙。互聯網公司大舉進軍影視製作,影視與遊戲跨界融合,讓傳統影視行業進入了全媒體時代。作為影視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光線傳媒也正在積極謀劃戰略轉型。

電影與綜藝並舉

“以前光線的主營業務是電視節目製作,但是現在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的比重是一樣的,電視劇業務則會進一步壓縮。”光線傳媒總裁助理兼發行總經理田甜表示。

創立於1998年的光線傳媒一直與華策影視、華誼兄弟一起,被視為影視行業的龍頭企業,但早期業務各有側重。相比以電視劇起家的華策影視和以電影起家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專注於電視節目製作與發行。時至今日,光線傳媒的戰略重心正在悄然改變,電影業務已經和電視節目製作並重,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一劇兩星”政策出台,對影視公司的成本控製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戰,電視劇製作完成後不一定能播出去,存在較大風險。而電影是純市場化的,“目前電影市場規模是300億,明年突破400億沒有問題,現在一年有幾十部電影都過億,說明市場容量很大。隨著觀影人群和觀影習慣的養成,未來擁有巨大的升值空間。”田甜表示。

2014年,光線傳媒在電影方麵動作不斷。《港冏》《左耳》《鬼吹燈之尋龍訣》《全民危機》《誅仙》《謀麵》《古劍奇譚》《鍾馗伏魔》,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等陸續開始拍攝或已經進入後期製作當中。6月12日,光線傳媒與歡瑞世紀等共同開啟了圍繞《盜墓筆記》、“電影+電視+遊戲”聯動開發、十年200億的大計劃。之後不久,光線傳媒再次召開了以“開辟電影新世界”為主題的“光線影業上海大計劃”發布會,擬投資100億元在上海開展“中國電影世界”主題項目,打造“中國迪斯尼”。

雖然光線傳媒的投資比重有變,但電視節目製作仍然是光線傳媒的核心主業。即將於10月24日起每周五晚7:30分與觀眾見麵的Rising Star是光線傳媒的“扛鼎之作”。Rising Star中國版可謂大手筆,版權引進花費了上千萬元,四位評委的出場費達到上億元。光線傳媒電視事業部總裁張航表示,“2014年是光線傳媒的轉型年,我們拒絕了很多千萬級的小節目,騰出精力做大事。”

在光線傳媒看來,Rising Star是一檔改變中國人收視習慣的創新模式節目,能夠促使新媒體用戶回潮電視屏幕。Rising Star不同於以往音樂類真人秀的最大特點是直播和互動APP的引入,該模式節目最早出現在以色列時,就被譽為“真正與新媒體融合”的綜藝節目。田甜表示,Rising Star中國版會堅持季播的編排模式,突出與觀眾的互動。“不管別的國家播出習慣怎樣,但是中國像《爸爸去哪兒》這種季播的編排模式我們是不會打亂的,至於接下來會不會做出一些小的調整和變動還要看具體的播出情況。”目前,光線傳媒以平均每年製作5檔大型綜藝節目的速度,位居國內最大的模式節目製作及運營公司之一。

擴張業務版圖

在繼續深耕電影、綜藝市場之外,光線傳媒正在積極布局遊戲、動漫、新媒體等領域,打造自己的全產業鏈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