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a Road Senior Public School每天花費20分鍾提供專門的基於項目的體育遊戲,所有學生不根據學科,而是根據視覺、觸覺、聽覺等自由組合成班級狀態參與其中,這項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力量、靈活性和協調性,使學生得到鍛煉,還使學生的領導力等方麵得到訓練。
在加拿大教育體係中,特殊學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課程。殘疾兒童或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在同一個學校學習,當然單獨編班,一個班隻有5-6名學生,師生比基本是1∶1。Bloordale Middle School屬於多倫多教育局,副校長告訴我們,學校針對每個特殊學生的不同情況製定並實施著個別化的課程。我們參觀的一間教室,有個弱智兒童在吼叫,老師不斷地告訴他要控製情緒,對客人要有禮貌,還有的學生在觀察、畫畫、矯正。頗為奇怪的是天才學生亦屬特殊教育的對象,對這類學生進行特殊教育,主要是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把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這兩個不必分割的教育軌道歸於統一,這就是加拿大近十年來所致力的特殊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把“融合教育”推向前去,好讓整個中小學的學校製度產生新的麵貌。所謂“融合教育”,就是把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這兩個一直被分割的係統融合成一個兼而有之的係統。安大略省的特殊教育法律規定:“所有的特殊兒童都能夠獲得法律規定的相應的特殊教育計劃和服務,本省內的家長或監護人無需付費,並且具有為特殊兒童爭取特殊教育的權利。”在學校,學校和家長共同製定個別化的教育計劃,教師則需要根據個別化教育計劃監督學生的發展,並隨時調整個別化教育計劃。
楓葉為什麼那樣“紅”?學校開設的各類課程是學生吸取養料和水分的土壤,加拿大的中學教育相對於我國的中學教育,課程資源更為豐富,包含英語、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藝術、體育和職業教育等各個學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狀態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要求,這樣既可以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個性需求。
二、以行動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
加拿大是一個民族多元化的國家,在這裏,不同的膚色,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族裔,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都能平等自由地生活。基於多元化的社會,加拿大的教育,強調育人,體現包容性。不管什麼樣的學生在這裏都快樂,都自信,都有成功感。
在加拿大考察的日子裏,我們接觸了很多學校管理者,大部分課程是由安大略省優秀校長講授,在學校參觀時地接待人員也是各校校長和副校長。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熱情、文明、認真、積極、平等、謙遜的特質,他們在促進學生認知、性格、社會、身體以及精神等方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以生為本,不放棄每個孩子”的理念不是嘩眾取寵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地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之中。在參觀Camilla Road Senior Public School時,那位帥氣、文靜而高大的校長,剛介紹完學校的課程,便抱歉地告訴我們他必須離開了,不能陪伴我們了,讓副校長帶領我們參觀,原因是他和一個學生約好了談話,他不能食言。
安大略省教師職業標準中明確規定:“成員將他們的關愛與承諾投注在學生身上,要平等對待並尊重所有學生,同時注意考慮會影響個體學生學習的因素,教師要促進學生發展成為貢獻於加拿大社會的公民。”在加拿大,我們觀察到,這項“以生為本”的標準實實在在地引導著教師的行為。絕大多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都能注意學生的感受。在這裏,看到的是笑臉,沒有愁眉;聽到的是輕聲,沒有訓斥;感受到的是關心,沒有冷漠。在Bloordale Middle School,我們發現教室裏都在上課,一個女教師坐在走廊的地上,雙腿伸得很直,旁邊的男孩半蹲半坐著,衣服髒兮兮的,他們依偎在一起,小聲地說著什麼。副校長告訴我們,那個男孩影響了其他孩子上課,老師正在對他進行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