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應該“名”起來
隨筆
作者:嚴育洪
“名師工作室”的啟動,標誌著從班級授課製的教師培訓,開始嚐試以學習共同體為基礎的手拉手式的教師培養,更強調組織成員的自願選擇和自主活動。該如何建立好“名師工作室”呢?
一是“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名分。在地位上、製度上、經費上、評價上有政策的保證,有政府的支持,讓“名師工作室”能夠名正言順地開展活動。
二是“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名稱。它既是一種組織,也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思想。它是團結一批有相同誌向的骨幹教師的合作組織,也是張揚和宣傳以領銜人為核心的一批名師思想的陣地。所以,“名師工作室”應該以領銜人的名字命名或者以領銜人的思想命名。
三是“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名氣。它是一個不尋常的學習共同體,其進步不僅體現在工作室成員取得了多少成績,還在於工作室的成績獲得了多少人的認可,也就是工作室的知名度有多高。
四是“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名產。它應該有自己的主流思想,有自己的研究基地,還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這些是“名師工作室”的名片,不同的“名師工作室”應該有不同的特長,於是也就應該有不同的特產。
五是“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名流。它不能流於普通,工作室所要的人不能是一些普通的人,應該吸收一些有智力、有能力、有耐力的同誌,工作室所做的事不能是一些普通的事,應該研究一些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並能夠最終產生一些教育教學中的名家。所以,“名師工作室”不僅是“聚集名師的地方”,而且是“推出名師的地方”。
“名師工作室”屬於一種高平台運行的教師培養機製,該怎樣開展好“名師工作室”活動呢?
一是“名師工作室”的名師不僅會“教書”,而且會“讀書”。名師應該是教學的能手,“名師工作室”首先應該基於課堂。因此,“名師工作室”活動應該多上課、多聽課、多議課、多賽課,把名師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除此,名師不能隻會教書,而且要會讀書。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底蘊。要讓讀書成為名師成長的精神食糧。
二是“名師工作室”的名師不僅會“交流”,而且會“交鋒”。因為“名師工作室”是一個組織,成員之間要多交流讀書體會、教書經驗、在教育教學中或外出學習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思,把獲得的新知識、新方法、新觀點貢獻出來,與每一個“名師工作室”成員分享。除此,“名師工作室”成員還要會相互交鋒,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在不同觀點的爭辯中迸發集體智慧的火花。
三是“名師工作室”的名師不僅會“創造”,而且會“創作”。隻會上平常課的名師隻能算是及格,優秀的名師還要會創造。一是敢於上別人不敢上的課,開創公開教學之先例;二是敢於上別人不這樣上的課,開創課堂教學之新路。再進一步說,隻會上課的名師隻能算是良好,優秀的名師還要會創作,善於把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寫出來,不僅在自己的“名師工作室”裏交流,還能在更大範圍的研討會上發言交流或者在報刊媒體上發表交流。
四是“名師工作室”的名師不僅會“演說”,而且會“立說”。“名師工作室”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思想招牌,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是思想的實踐者,也應該是思想的宣傳者,還應該是思想的完善者。所以,每一個“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都應該是思想家,是演說家,為“名師工作室”教育教學思想的推廣而出謀劃策和奔走相告,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更多教師的認同和支持。“名師工作室”應該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有一套豐富的活動資料,有一些成熟的研究成果,並能夠著書立說,在較大範圍內產生學術影響力。
五是“名師工作室”的名師不僅會“分享”,而且會“共享”。“名師工作室”不應該隻是工作室內幾個名師的發展,還應該有輻射功能,通過名師與下一層次骨幹教師的師徒結對,帶動名師所在學校更多教師的共同發展。所以,“名師工作室”開展的活動可以邀請活動舉辦地的教師和工作室成員的徒弟積極參與。可以開展一些諸如“我眼中的名師”“我與名師同上一節課”“我與名師對話教學”等互動活動。
總之,“名師工作室”是一個需要花費精力的工程,也是一個需要花費財力的工程,說說簡單,做起來卻不簡單。不管如何,作為一個名師,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這樣一件造福教師、造福教育、造福學生的大事。■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