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的創新管理模式(2 / 3)

信息化可以促進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的速度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而加快,進入21世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從傳統的物質產品轉向無形化、信息化和連續化的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的能力因信息化的推動而顯著提高。網絡作為便捷的聯絡和溝通工具,它使企業的內部運轉和相互之間的聯係發生了革命性。因特網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能夠不斷開發應用複雜的新技術。有了因特網的推動,企業在創造新的價值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跨國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優勢,看一看世界500強企業,哪一家沒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或“鎮家之寶”?

寶馬知道技術創新在汽車企業中的決定意義,在技術方麵的執著和突破,是寶馬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寶馬技術創新上創造的諸多第一:1919年,由寶馬第一款飛機發動機的改良版裝備的飛機創造了9760米的飛行高度世界紀錄;1937年,寶馬摩托車創造了279.5Km/h的兩輪車最高速度世界紀錄,這一紀錄保持了14年之久;寶馬汽車還是各種比賽的常勝將軍,包括6次歐洲旅行轎車大賽冠軍、F1賽事的冠軍、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等,對於檢驗性能和塑造寶馬的形象都有著很好的推廣作用。

寶馬公司十分重視以信息技術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由於信息技術廣泛的滲透性和關聯帶動作用,使得信息化成為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信息化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據統計,企業信息化可使新產品的開發周期縮短70%。寶馬公司焊裝廠5000多個焊點全部都是機器人操作,總裝廠是柔性生產,一條生產線可以裝配所有的車型。這些管理如果沒有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撐,是根本做不到的。

目前,寶馬公司為了降低司機在駕駛途中“進入夢鄉”的風險,正在測試一種自動報警裝置,該報警係統的設計原理是通過一台攝像機,對司機的眼瞼活動情況進行檢測,並將數據彙總後傳遞到裝置內,以確定司機在駕駛中的清醒程度,繼而適時發出光警報信號。看來,隻要有了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管理,寶馬在技術上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2.創意無限的“創新研究”

這是寶馬公司創新的最初階段,在此階段,寶馬會確定有哪些創新可能會引導潮流。

寶馬認為,新的創新模式正在改變全球的商業,在舊的模式中,創新所需的資源是稀缺的,但是現在它卻變得非常豐富。規則既然已經改變了,寶馬就必須重新思考機會和威脅。為了創新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寶馬集團圍繞加州創新三角(CIT)建立了獨特的全球性研究和創新網絡。寶馬集團采用了一個定義清晰的創新管理係統,使公司能夠有效地開發將想法轉化為上市產品,具有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加州創新三角由下三個機構組成:寶馬設計部門Designs/USA、設在奧克斯納德的工程與排放測試中心和設在帕洛阿爾托的寶馬技術中心。以上研究機構均由設在德國慕尼黑的寶馬集團研究與創新中心(FIZ)領導,因而可以采用具有創新特性和市場價值的新技術。寶馬集團的創新與研究中心就設在慕尼黑市區,占地30萬平方米,投資8億歐元,集試驗室、研究室和車間於一體,有8000多名核心研發人員和外圍4000名設計、試驗人員共同工作。從模型車的製作到一輛車2萬多個零部件的開發以及所有的測試都在這裏完成,兩年半時間內新車就要上市。該技術網絡的威力是巨大的,一級方程式比賽中拉爾夫·舒馬赫的頭盔中采用的微型平視顯示係統和寶馬新7係轎車中的iDrive操縱控製係統就是有力的證據。這些技術均來自加州創新三角的全力合作。

為了有效的保障產品研究的有效的進行,寶馬公司十分注重在科研的基礎設施和科研經費的投入。據悉,2002年寶馬集團在廠房設備以及無形資產等方麵的投資達31.85億歐元。此外,加上根據國際會計標準納入資產的研發費用8.58億歐元,總投資達40.43億歐元。有了這麼多經費的保證,寶馬的創新網絡當然不會讓人失望。

有了這樣的一個創新研究中心,寶馬就能夠更快地試驗和探索它們的創意,原型產品開發、模擬服務以及業務係統建模或建立新的商業模式的邊際成本也變得微不足道。在創新研究中心裏,創新者從一個創意轉到另一個創意,就像在互聯網上漫遊一樣成本低廉。而這種創新,被寶馬稱為“超創新”。

同時,為了使各種產品的創意能夠更接近於應用,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汽車,寶馬在研究剛開始時會定下一個構想,確定未來一個時間裏高級轎車購買者的要求與喜好。在寶馬看來,新千年的頭10年將是處於不斷運動之中的動態的世界。寶馬公司生產的產品必須要在物質與情緒兩方麵對顧客產生吸引。寶馬不能隻是一個生產汽車的公司,而必須成為一家鼓勵人們“流動”起來的企業,應當是“流動性”這一概念的代表。

在寶馬的研究中心,還形成了一種“堡壘式的設計文化”。研究中心內部等級森嚴,權利分配結構異常嚴密。來訪者必須在前台交出通行證,然後必須穿過眾多迷宮似的走廊和電子安全門才能進入設計室。所有外來者在沒有內部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嚴禁進入中心,甚至連本企業其它部門的員工也不例外。

在創新研究這一階段,寶馬的新技術是層出不窮的。例如,碳素纖維強化塑料的材料一直是汽車工業夢寐以求的理想材料,這主要是因為它比鋁輕35%,比鋼輕50%,可以有效減輕車輛的重量。另外,其鋼度是其他材料的三倍,碰撞性和安全性相當好,但因為沒有能夠衝壓的設備,碳素纖維以前隻能手工生產。現在,寶馬研製出一套自重200噸壓力1800噸的衝壓設備,在全球首次批量生產碳素纖維的車頂。又如,在高新技術不斷應用、汽車車型不斷增加的汽車市場,汽車售後維修保養的難度也會不斷增大,於是寶馬開發了“擴充現實係統”這套自動化檢修係統。維修人員可以通過電子探頭,依靠電腦的幫助來進行維修。電腦進行診斷後向維修人員發出指令,維修人員隻要按照指令就可以進行檢測處理。

寶馬的技術創新不僅層出不窮,而且其效果顯著。在2003年世界聞名的發動機界奧斯卡獎——“全球發動機年度獎”評選活動中,寶馬集團奪得了12個獎項中的3項桂冠。寶馬集團在贏得了第16、第17和第18項大獎之後,已成為真正連續奪得業內最具影響力的發動機大獎的汽車公司。MINICooperS的1.6升4缸發動機、BMW雙座敞篷跑車的2.5升6缸發動機以及BMWM3的3.2升6缸發動機分別贏得了各自排量級別的“2003年度最佳發動機獎”。早在2001年,該發動機即已獲得了這一因囊括了所有排量級別而令人羨慕的“全球發動機年度獎”,2003年在3升到4升排量級別中獲獎是寶馬公司連續第三次獲此殊榮。另外,從1999年起,來自18個不同國家的40位著名汽車記者便開始在斯圖加特“測試與發動機博覽會(Testing&EngineExpo)”期間評選當年最傑出的發動機。到目前為止,勝出次數最多的是寶馬的4缸、6缸、8缸和12缸的發動機。

3.以“迭代資本”實施“創新控製”

這是寶馬公司創新工程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測試和評估上一階段的各種技術與產品創新在汽車行業中的適用性。

一些成功地運用“超創新”的企業認為自己是投資者,而這種投資形成了一個新的資本形式――“迭代資本”。迭代資本使得企業能夠用越來越少的時間對更多的創意方案進行嚐試。在創意的試驗和探索過程中,寶馬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個新產品開發的團隊發現該開發的預算突然翻了3倍,那麼研發團隊應當如何使用這筆意外的橫財呢,是用它來探尋新的創意,購買新的設備,還是雇用新的員工?資源翻了3倍會導致對團隊最初的創新計劃產生重大或者隻是微小的影響?那如果這個創新的預算增加了5倍、10倍、100倍,甚至是1000倍的影響又是怎樣?這種變化是否會對一個創新產生衝擊?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寶馬在管理實踐中突出了“迭代資本”的應用。

寶馬在使其新產品模型、原型和服務等虛擬化上進行了巨額的投資,一旦這些模型被植入機器,迭代經濟就會爆炸性地增長,那時,改變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就會非常小。想要改變任務的關鍵假設或者檢驗一個假設嗎?隻要點擊一下鍵盤進行另外一個迭代。想要知道模擬條件改變後的影響嗎?隻要迭代、迭代、再迭代。而數碼化的媒介使得迭代變得更快、更容易也更便宜。梅特卡夫定律和摩爾定律一起確保了對目標模型、產品原型或模擬服務做迭代時所需的計算和網絡成本都小得可以忽略。

為了確保汽車在工程學上的安全,寶馬在進行成千上萬的虛擬汽車碰撞實驗時運用了一種特殊的碰撞模擬軟件。這個技術被證明是極為便宜,並且比真的去撞碎幾十輛寶馬車而值得信賴。美國和德國的碰撞實驗數據都確認,寶馬花了很短的時間,生產出了更能防碰撞和更為安全的汽車,把這種價值提供給客戶、經銷商,最終也為股東增加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