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要學會適時改變自己(2)(3 / 3)

事實上,今天地球上所有控製巨大財富的家族都經曆過“白手起家”的過程。在蠻荒的年代,“耐心”的作用可能被其他因素掩蓋,但是,在比過往任何時代都高度文明的今天(盡管依然有很多地方令人失望),“耐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因素。即便是古人都早就注意到“窮不過五服,富不過三代”——請注意前半句。

可是,多少人有耐心做兩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完成的計劃呢?答案是,極少數。不過,要注意的並不是究竟有多少人有如此行為,而是,確確實實就有這樣的人存在!如果你認真思考之後覺得你自己不是那樣的人,那就不要抱怨,因為,那前途是你主動放棄的。即便是在戰國年代,都可以出現呂不韋這樣的人。某種意義上,是他們超常的耐心,也就是被我們稱之為“心智力量”的作用,使他們積聚了大量的財富。“一夜暴富”確實存在可能,但,那要依賴也隻能依賴那些心智發達的人樂於接受但卻絕不奢望的一樣東西——運氣。

就是有一些人竟然可以製定長達幾十年乃至一生,甚至跨越幾代人的計劃,而後一絲不苟地執行下去——當年讀《基督山伯爵》的時候就覺得故事中的人物牛就牛在這裏。後來看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也再次覺得這樣的巨人必然存在於這世界的某個角落。很少有人學會這樣的技巧,隻是因為不大可能運氣好到身邊就有這樣的巨人,無法直接憑借“體驗”和“觀察”獲得切實的“經驗”。

盡管心智成熟的我們往往會避免基於比較的快樂,但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基於比較的相對成功。所以,突破剛剛提到的“惡性的死循環”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比別人更早一些開始準備,早一點,再早一點。想想吧,有些人可以提前一兩輩子開始準備一件事情。越早一點,你與時間這個朋友之間就會變褥越親密;與你更加親密的這個朋友會讓你的每一天都多那麼一點點從容;而一點點從容,會讓你愛上時間這個夥伴。

不要怪我囉唆,不囉唆不行。說來說去,還是我們早就提到過的道理。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結論,浪費時間是可恥的,而浪費青春不僅是可恥的,更是可悲的,並且隻能是無可挽回的。樸素點說,人必須努力。如果大家都努力的時候,那你就最好盡早開始努力,並且更努力才好。人們總是說,笨鳥先飛,其實,有很多鳥之所以先飛也許並不是因為它們笨,相反,可能是因為它們更聰明。

如果囉唆竟然真的起了作用,哪怕招人厭煩也居然可以是令自己愉悅的厭煩。教書的經曆使我養成了在必要的時候甘於囉唆的習慣;而其根本原因,隻不過是我發現了耐心的好處;了解耐心的好處,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投入的時間相比,聰明之類的因素實在是微不足道。

耐心產生的驚人效果

早就說過,所謂堅持不懈,其本質是時間的投人。因為人們在做一件事,為了成功堅持不懈的時候,最終會發現大多的努力其實不過是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畢淑敏在她的小說《女心理師》裏說:“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水。一杯咖啡裏98%都是水”。而那些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就好像咖啡裏的水一樣重要。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盡管,前麵已經有過相當的篇幅說耐心的重要,現在依然有必要繼續囉唆一下關於耐心的方方麵麵。

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幾率就有多高。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不僅現實中如此,連故事中都是如此。仔細注意就會發現,所有驚心動魄的精彩故事的主角都是充滿了耐心的人,《基督山伯爵》中的愛德蒙·鄧蒂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銀行家安迪,《越獄》中的邁克爾·斯科菲爾德……這不是編故事的人胡說八道,而是,隻有這樣才最真實。

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不利於成功的負麵的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或者說是缺乏耐心的結果。“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幾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是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聖經》裏說上帝創造了人類,而事實上應該是人類創造了上帝才對。所以,上帝才有了人的最基本特征,做什麼事都“速成”——創造這個世界僅僅用了6天時間就搞定,然後他就跟所有人一樣迫不及待地休息去了。今天,中學課本中就印著:“據推測,地球已經存活了46億年。”

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認真地調查研究。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麵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見與偏見,都是因為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分辨每個個體的特征,而寧願用粗暴簡單的分類方法替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