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度人先度己,度己先度心。佛是助人助己,是感化眾生。以佛心度己,則能早日成佛。度人需要智慧,智慧即是禪。以禪心度人,必能事半功倍。度己是福,度人是德,度己度人是為大福德。
世間萬物皆有佛性
清朝有一位靜然尼姑,是杭州武林門內一座庵堂的住持。她每天早晚焚香誦經禮佛,很有修行。在順治五年的元旦清晨,庵裏正準備早課時,突然傳來老鼠的吱吱叫聲。靜然尼姑朝梁上看說:“老鼠啊!你爬得比佛像還高,是不禮貌的,趕緊下來吧。若要聽經,可以到我身邊來。”那隻老鼠歪著頭,好像很注意聽的樣子,然後往下窺探了片刻就跑掉了。
不久,尼姑們開始早課,老鼠聽到木魚聲,就又跑出來。起初,它隻敢伏在門邊,漸漸地膽子大了起來,後來竟敢跑到靜然身旁,接著又爬到供桌上,伏在佛經旁,聽尼姑們誦經念佛。
早課完畢,靜然尼姑便對老鼠說:“你也知道聽經念佛啊!嗯,難得你有如此善根,以後你就經常來聽經修行吧!你要知道,聽經修行不僅能夠幫助你找到內心的幸福,而且能夠讓你脫離畜生的身體啊!”老鼠聽了,仿佛有所領悟而慚愧的樣子,低叫了數聲,緩緩離去。從此,每當木魚聲響起,老鼠便跑出來聽經念佛,庵裏的人也都習以為常,而且很歡迎它。
如此過了一年。有一天早課念佛完畢,老鼠突然起身向佛像頂禮三拜。大家都覺得這隻老鼠不可思議,都好奇地注視著它。接著,老鼠又回頭向靜然尼姑頂禮一拜,便寂然不動了。靜然尼姑俯身看了看,高興地說:“阿彌陀佛,它往生了!”隨即拿起引磬,招呼大眾齊聲念佛,送他上路。幾天後,老鼠的身體堅硬如石,並且散發出一陣陣旃檀香味。老鼠聽經念佛修行,也能坐化往生,真是稀有難得啊!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世間萬物,皆有佛性,皆與佛有緣。不管我們過往如何如何,也不管我們是何等身份,如果有心修佛,佛自在我們心中。
佛禪小故事
搶不走
一日,臨濟禪師,跟隨老師黃檗禪師一同下田工作,臨濟禪師走在黃檗禪師的後麵,黃檗禪師回頭一看,發現臨濟禪師空著手,因此就對他說道“你怎麼把鋤頭忘記帶來呢?”
臨濟禪師回答道:“不知給誰拿走?”
黃檗禪師停下腳步道:“你走過來,我有事跟你商量。”
臨濟禪師向前,黃檗禪師就豎起鋤頭道:“單單是‘這個’,世界之上就沒有一個人能拿得動。”
臨濟禪師一聽這話,就毫不客氣的立刻從黃檗禪師手中把鋤頭搶過來,緊緊地握在手中,說道:“剛才老師說誰也拿不動‘這個’,現在為什麼‘這個’在我的手中呢?”
黃檗禪師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無的未必無,你說,今天有誰給我們耕田呢?”
臨濟禪師道:“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關我們何事?”
臨濟禪師這麼說了以後,黃檗禪師一句話也沒說,轉身就回到僧院。
不久,溈山禪師就這件事問仰山禪師道:“鋤頭在黃檗禪師手中,為什麼卻被臨濟奪去?”
仰山禪師答道:“強取豪奪雖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卻在君子以上。”
溈山禪師再問仰山道:“耕種和收成,臨濟為什麼要說不關己事呢?”
仰山禪師不答,反問道:“難道就不能超脫對待關係之外嗎?”
溈山禪師一句不說,轉身也回到僧院。
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佛
有一天,佛陀來到人間。遇到一個智者,正在鑽研人生的問題。佛陀敲了敲門,走到智者的跟前說:“我也為人生感到困惑,我們能一起探討探討嗎?”
智者畢竟是智者,他雖然沒有猜到麵前這個老者,就是佛陀,但也能猜到絕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正要問佛陀您是誰,佛陀說:“我們隻是探討一些問題,完了我就走了,沒有必要說一些其他的問題。”
智者說:“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覺得人類是一個奇怪的動物。他們有時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時候卻非常的不明智,而且往往在大的方麵迷失了理智。”
佛陀感慨地說:“這個我也有同感。他們厭倦童年的美好時光,急著成熟,但長大了,又渴望返老還童;他們健康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健康,往往犧牲健康來換取財富,然後又犧牲財富來換取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焦慮,但卻往往忽略現在,結果既沒有生活在現在,又沒有生活在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遠不會死去,但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沒活過,還說人生如夢……”
智者對佛陀的論述感到非常的精辟,他說:“研究人生的問題,很是耗費時間的。您怎麼利用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