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邊想邊往前走,一會兒,他來到了一個富家大戶的門前,看見主人正在用皮鞭抽打一個女仆。小和尚見女仆非常可憐,就上前問主人道:“你為何這般打她?”主人氣憤地說:“她欠了我的錢不還,難道我還不該打她?”小和尚又問:“請問這女仆叫什麼名字?”主人答說“寶玉”。小和尚一聽,驚歎道:“寶玉這名字多吉利,怎麼沒錢還債,並且還要挨打呢?”主人聽了,譏笑道:“叫寶玉又怎麼了,她還是一個女仆?名字隻是一個符號罷了,與有沒有錢有什麼關係?”小和尚一聽,覺得有理,就決定不再找名字了,開始向寺廟的方向走。
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一個迷路的人,他問那人的名字,那人說叫“指南”。小和尚很好奇,就問他:“你既然叫指南,為什麼還會迷路呢?”迷路人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名字隻不過是個符合而已,叫指南難道我就不會迷路了嗎?”小和尚無言以對。
最後,他回到了寺裏,來到了師父的身邊。師父問他是否找到了滿意的名字,小和尚懊悔地說:“我不再找了,我還是叫原來的名字吧,它隻不過是一個符合而已。”
名字隻是一個符號而已,不必為此煩惱不堪。在生活中,應該放棄這些小事,放棄一些不必要的煩惱,這樣才能幸福快樂地生活。
去除妄念才不會被世事所迷惑
慧能禪師見弟子終日打坐,有一次便問道:“你為什麼終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參禪啊!”
慧能禪師說:“參禪與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淨地觀察一切,終日坐禪不可躺臥嗎?”
慧能禪師說:“終日打坐,這不是禪,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體。”
弟子糊塗了。
慧能禪師緊接著說道:“禪定,不是整個人像木頭、石頭一樣的死坐著,而是一種身心極度寧靜、清明的狀態。離開外界一切物相,是禪;內心安寧不散亂,是定。如果執著人間的物相,內心即散亂;如果離開一切物相的誘惑及困擾,心靈就不會散亂了。我們的心靈本來很清淨安寧,隻因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擾,如同明鏡蒙塵,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問道:“那麼怎麼樣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間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禪師說道:“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裏愚癡,處處都是苦海了。”
弟子終於有所醒悟,
一個人能達到心靜的境界,就不會迷茫,可很少有人能做到,因為這世上有太多的誘惑和煩瑣。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拋開世間之事,但有一點是要盡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環境所幹擾。
佛禪小故事
虛空
在一次法會上,唐肅宗向南陽慧宗國師請示了很多問題,但禪師卻不看他一眼,肅宗很生氣地說:“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國師不正麵回答,反而問唐肅宗道:“君王可曾看到虛空?”
“看到!”
“那麼請問虛空可曾對你眨過眼?”唐肅宗無話可對。
不要捆綁住自己
四祖道信禪師還未悟道時,曾經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教。
道信虔誠地請求道:“我覺得人生太苦惱了,希望你指引給我一條解脫的道路。”
三祖僧璨禪師反問道:“是誰在捆綁著你?”
道信想了想,如實回答道:“沒有人綁著我。”
三祖僧璨禪師笑道:“既然沒有人捆綁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經是解脫了,你何必還要尋求解脫呢?”
後來石頭希遷禪師在接引學人時,將這種活潑機智的禪機發揮到極致。
有一個學僧問希遷禪師:“怎麼才能解脫呢?”
希遷禪師回答:“誰捆綁著你?”
學僧又問:“怎麼樣才能求得一方淨土呢?”
希遷禪師回答道:“誰汙染了你?”
學僧繼續追問道:“怎麼樣才能達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希遷禪師回答:“誰給了你生與死?誰告訴你生與死有區別?”
學僧在希遷禪師的步步逼問之下,開始迷惑不解,繼而恍然大悟,明白了的道理。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從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我們應該學會解除這些束縛,給自己減壓,從而讓自己活得輕鬆,活得快樂。
總為明天擔憂的人不會有快樂
在一個村莊裏,住著一個土財主。他家土地很多,父輩也留下了很多財產。可是人們都叫他吝嗇鬼,因為他遇到要緊的事,哪怕叫他花一個小錢,他也十分不高興。他日思夜想的是:怎樣才能發大財,好讓他曾孫的曾孫也能舒舒服服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