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禪小故事
我不是眾生
惟寬禪師有一次被一位學僧問道:“狗有沒有佛性?”
“有。”惟寬禪師答。
“你有沒有佛性?”
“我沒有。”
“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你沒有?”
“因為我不是你所說的眾生。”
“你不是眾生,是佛嗎?”
“也不是。”
“那你究竟是什麼?”
“我不是一個‘什麼’!”
學僧最後問道:“那是我們能夠看到或想到的嗎?”
“那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
惟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雪峰、岩頭、欽山等禪師三人結伴四處參訪、弘法。
有一天,三人一路行腳經過一條河流的岸邊,正計劃要到何處托缽乞食時,看到河中從上遊漂流來一片很新鮮的菜葉。
欽山說:“你們看,河流中有菜葉漂流,可見上遊有人居住,我們再向上遊走,就會有人家了。”
岩頭說:“這麼完好的一片菜葉,竟如此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乞化吧!”
當他們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談論時,忽然看到一個人匆匆地從上遊那邊跑來,問道:“師父!你們有沒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葉流過?因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一片菜葉被水衝走了。我現在正在追尋那片流失的菜葉,不然實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就到他家去弘法掛單(投宿)吧!”
一花一木,一飯一菜,都要珍惜,它不是物質上的價值,而是心靈上的價值。我們要尊重一朵花的恣意開放,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立與自由。要知道人與物,人與人,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裏才相遇的,一切皆來之不易,但又十分短暫。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才會惜福。人世間,惟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多一分禪心就會少一分煩惱
有一個年輕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禪師尋求解脫之法。
禪師就給了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年輕人照禪師說的去做了,禪師便到道路的那一頭兒等他。
過了一會兒,年輕人走到了頭,禪師問有什麼感覺。
年輕人說:“覺得越來越沉重。”
禪師說:“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我們生活的簍子裏,所以就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
年輕人問:“那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種沉重嗎?”
禪師問他:“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
“……”年輕人不語。
禪師說:“我們每個人的簍子裏裝的,不僅僅是從這個世界上精心尋找來的東西,還有責任。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身兼要職的人物,因為他的簍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生活就是禪。每個人注定都要背一個簍子,不斷地在往裏裝東西。如果你舍不得丟掉一些東西,那麼就不要怨天尤人——抱怨活得很累。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的,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
佛禪小故事
有這個心
尼姑問禪師:“怎麼理解高深的道行?”
禪師用手擰了她一下。
尼姑說:“禪師還有這個心?”
禪師說:“正是你有這個心。”
真正的美是不需要刻意裝飾的
有一個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裏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成美麗而又莊嚴。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與畫師,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由於皇帝沒有辦法決定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就決定要給他們機會作一個比較,以便以較高下。
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個寺廟互相麵對麵;三天之後,皇帝要來驗收成果。工匠們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漆),又要求了很多的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驗收兩組人員裝修寺廟的結果,他首先看看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著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
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廟沒有塗上任何的顏料,他們隻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等等都擦拭的非常幹淨,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從外麵來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麵五顏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