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以佛心勤勉奮進,以禪心保持謙卑(4)(1 / 2)

不要有“滿了”的想法

一位學僧在無德禪師坐下學禪,剛開始還非常專心,學到了不少東西。可是一年之後,他覺得學得差不多了,就想下山去四方雲遊。

這天,他來到無德禪師麵前說:“禪師!在您座下參學多年,我感到學到的已經足夠了,現在想跟您告假去行腳雲遊。”

“足夠了是什麼意思?”

“足夠了就是滿了,裝不下去了。”

“那麼在你走之前,先去裝一盆大石塊來吧!”

學僧不明白無德禪師的意圖,但還是按照他的吩咐,裝了一大盆大石塊,拿到他的麵前。

無德禪師指著盆裏的大石塊問學僧:“現在盆滿了嗎?”

學僧回答:“滿了。”

無德禪師隨手抓了一些小碎石放進盆裏,小碎石順著大石塊的縫隙滑了下去。

無德禪師問學僧:“現在滿了嗎?”

“滿了!”學僧肯定地說。

無德禪師又抓起幾把沙子撒在盆裏,沙子順著小碎石的縫隙滑了下去。

無德禪師再問:“現在滿了嗎?”

“滿了!”學僧心想,這回可放不下什麼東西了吧。

無德禪師又向盆中倒了一杯水。

“現在滿了嗎?”無德禪師又問。

學僧無言以對,從此不再提告假行腳雲遊這件事。

俗話說,學海無涯。無論我們感覺學得怎樣精通,其實也隻是略知皮毛而已。因此,我們應該學會謙虛,任何時候都不要有“滿了”的想法。

佛禪小故事

公雞與蟲兒

有個兒童,才七歲,但常常找無德禪師,和他東南西北亂說一通,但無德禪師卻認為這個童子機智不凡,出言吐語,常有一些禪味。有一天,無德禪師對他道:“老僧每天很忙,沒有時間經常跟你在這裏辯論胡扯。現在和你再辯一次,假如你輸,你就要買餅供養我;假如我輸,我就買餅和你結緣。”

童子聽後說道:“那就請師父先拿出錢來!”

無德禪師道:“最要緊是辯敗才要錢,辯勝並不成問題。首先假定我老僧是一隻公雞。”

童子道:“我是小蟲兒。”

無德禪師抓住機會說:“是的,你是小蟲兒,你應該買餅給我這隻大公雞吃了!”

童子不認輸,爭論道:“不可以,師父!你要買餅給我才行,你是大公雞,我是小蟲兒,我見到你我可以飛走,因為師徒之間不可以爭論的!那你不是輸了嗎?”

無德禪師抓住童子的手,引來許多民眾,無德禪師說:“這個問題跟戰爭和政治相同,假如一般衙門不能判斷,就必須請村民來裁決,這裏有三百村民,其中不能說誰都沒有擁護者。大家呀!請你們為老僧和童子判斷一下吧,我們賓主之間誰有理?”

大眾不能判斷,於是無德禪師認真而莊嚴地說道:“必須是睜眼睛的禪師才能判斷。”

過了三天,全寺的人才注意到,無德禪師悄悄地買餅,送給了那七歲的童子。

虛懷若穀,方能不斷進步

唐代鳥窠道林禪師九歲出家,初隨長安西明寺複禮法師學《華嚴經》和《大乘起信論》,後來學禪,參謁徑山國一禪師得法,並成了他的法嗣。

南歸後,道林見杭州秦望山鬆林繁茂,盤曲如蓋,便住在樹上,人們遂稱他為“鳥窠禪師”。

元和十五年。大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

白居易對禪宗非常推崇,聽說高僧鳥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興。決定抽空上山探問禪法。

一天,白居易上山來參訪鳥窠禪師。他望著高懸空中的草舍,十分緊張,不由得感慨:“禪師的住處很危險啊。”

鳥窠禪師回答說:“我看大人的住處更危險。”

白居易不解地問:“我身為要員,鎮守江山,有什麼危險可言?”

鳥窠禪師回答說:“欲望之火熊熊燃燒,人生無常,塵世如同火宅,你陷入情識知解而不能自拔,怎麼不危險呢?”

白居易若有所思,又換了個話題,問鳥窠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譏笑說:“這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鳥窠禪師說:“雖然三歲小孩都知道,但八十歲老翁卻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豁然開悟,施禮而退。自此,他完全改變了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

人生無常,塵世如同火宅。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卻不能自拔。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但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因此,學道的人總是很多,但得到的人總是很少。要戒驕躁,戒除自高自大的心理,因為這種優越感可以讓人眾叛親離。每一個人,都有其優點,都有引以為豪的地方,但如果有了驕傲,所有的優點,便一無是處。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惟有虛懷若穀,方能不斷進步,超越自己。否則,即使他才高八鬥,也終會一無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