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營養基本知識(1 / 3)

嬰幼兒營養基本知識

嬰幼兒營養的重要性

一年之際在於春,幼兒時期是人的基礎時期。小兒營養狀況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幼兒時期的身體健康,也關係到今後幾十年的健康狀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小兒的營養也關係著中華民族的盛衰。因此,每一對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小兒的營養,不但要求營養豐富,而且還要講求科學,做到合理營養。孩子從小到大,處在生長發有時期,對營養的要求相對比成人要高。如果按食物提供的熱卡計算,每公斤體重所需要的營養,兒童相當於成人的2—3倍。如果成人與兒童同樣缺乏食物,首先發生營養不良的一定是兒童。

嬰兒離開母體時間還不長,他們不能主動獲取食物,他們所獲得的營養,完全來自於母親哺育或親人的喂養。也就是說,這個階段孩子的營養是需要父母以及親人們花大力氣來保證。

小兒對營養的需要相對為多,可是其消化功能又很薄弱。嬰兒的消化係統還隻能以消化吸收型乳類食品為主,對於其他固體食物就無能為力了。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加,單靠乳品等流質食物是滿足不了孩子對營養的需要的。以團體食物為主的飲食時期是必然到來的,不然是無法適應自然界,而生存下去的。從以乳類流質食品為主到以固體食物為主,這需要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則需要父母和成人的幫助他們才能完成,否則很難保證小兒的健康成長,這就是小兒營養的隻—個特點。

幼兒和兒童雖然已經以固體食物為主食,但他們胃容量小,各種消化酶分泌不足,小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如成人,再加上孩子缺乏自我控製能力,玩得高興可能就顧不上吃喝,遇到可口飯食義可能吃個沒完。此時小兒的營養仍然與成人不同.繼續需要成人的細心照料,否則同樣難於保證其身體健康。

一個國家和地區小兒營養狀況除與經濟水平有著密切關係,還與國民的文化水平有關。有時雖然物質條件很優越,但因為缺乏科學育兒知識,小兒照樣得不到合理營養。在我國很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發生小兒營養不良或過度肥胖的情況是不少見的。我國新生兒初生體重與美國新生兒相同,但6個月後,生長曲線就開始逐漸低於美國,大大改變了生後6個月之內曲線相近似的情況。這一結果與我國有相當比例的父母缺乏科學育兒知識有關,而且不能做到合理營養以及營養與鍛煉並重。

嬰幼大腦發育與營養的關係

胎兒神經係統的生長發育開始很早,於胎齡l0—18周大腦雛形開始形成,神經細胞開始增殖,孕期25周至生後6個月為神經細胞激增期。6個月後增殖速度逐漸減慢。這時,腦細胞的體積開始增大。到12—15個月時,腦器官細胞一次性分裂完成。

嬰兒出生時腦重約390克,占體重10%(成年人隻占2一3%)。5個月達600克左右,周歲時可增至900一1000克。

大腦皮質即各種神經中樞所在地,在懷孕後期至出生後一年期間進行發育,神經髓鞘的形成到兩歲時完成。2歲時,神經係統的發育已趨成熟。

科學家估計,人的大腦皮層是由大約140億個神經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都是在懷孕後期至出生後兩歲左右形成的。列三歲以後,腦細胞的數量就不會再增加了,三歲以後腦的生長發育隻是神經細胞的樹突不斷增多相延長。神經細胞之間的聯係更加複雜而已。

由此看來,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是胎齡18周至出生後兩歲。而最關鍵的時期是孕後期3個月至生後一周歲。

大腦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供應,各種營養素都需要,但是最主要的是蛋白質。生後半年內,嬰兒大腦發育迅猛,這時必須保證營養供應,這時期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就是母乳。母乳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母乳喂養還能維係母嬰之間十分重要的相互影響,對嬰兒智力和情緒的發展與定型起著極大作用。6一12個月,嬰兒已逐漸長大,光靠母乳已不能滿足需要了,要及時增加營養豐富的各種食物。1—2歲時,大腦細胞正在進行一次性夕裂需要大量優質蛋白質供應。例如要適當多讓孩子吃一些奶,瘦肉、雞蛋、豆製品和魚等。要讓孩子多吃一些動物蛋白質。孩子生長發育除需要蛋白質外,還需要各種營養素,所以,應當為孩子提供全麵而平衡的飲食,防止偏食。

從懷孕後期到出生後3歲,是小兒大腦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千萬不可等閑視之。等到3歲以後,吃再好的營養對全身的生長發育固然有好處,但對人腦的生長發育已作用不大了。

營養與健腦益智

人體組織由水分、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與礦物質等組成,其中水分最多占體互的52%,其次為蛋白質與脂類,分別占體重的17%與14%,其餘為礦物質等。人體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自我更新,不斷地攝取食物並將其中營養物質改造成為自身的物質,滿足自身生理需要。食物中營養物質稱為營養素,除上述四類物質外還有一類叫維生素。維生素雖然不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材料,也不提供熱能,但是它們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火化機能所必需的物質,需要量雖小,作用卻很大。

以上五類營養素的主要功能可分三方麵:①構成人體組織;②調節生理機能,②由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供給熱能。要維持人體健康或正常發育,每日膳食中所含各營養素數量要有一定比例,某種營養素缺乏與過多皆對人體不利。為滿足這些種營養素的要求因此膳食搭配要合理。一般應滿足如下要求。①多樣化,每日必包括糧食(粗糧、細糧、雜糧)、蔬菜(包括根莖類、葉菜類,多選用應時和新鮮的綠色或紅黃色蔬菜)、肉類(包括肉、蛋、禽、魚、蝦、動物血及髒腑)、豆類、水果,並且應該經常吃些菌藻蝦、動物血及髒腑)、豆類、水果,並且應該經常吃些菌藻類(海帶、蘑菇等)與幹果(花生、核桃、瓜子等)。如果對牛奶不過敏,最好經常用奶製品。⑦應注意食品感官性,要色香味俱全,以引起食欲。⑧烹調方法合理,以免營養素的損失。④要注意食品衛生,防止汙染,避免食物中毒。

和智力關係最大的微量元素是鐵。大腦中含鐵最多的部位是基底神經節,與接受各種感覺刺激,調節軀體運動的功能夠。缺鐵可以影響幾種酶的活性,並減少一種神經遞質的受體,從而影響了神經理質的功能,使認知能力及注意力下降,學習能力差,嬰幼兒、青年和成人都可因膳食中缺乏鐵而影響學習能力,而新生兒及嬰幼兒對缺鐵膳食更敏感,一旦發生了缺鐵,便會引起的學習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現象,那時再約含鐵飲食也不易扭轉。年齡較大的人,用缺鐵飲食較長一點時間也會影響學習能力與注意力,但給宮含鐵助飲食後可以恢複正常。在醫生診斷為缺鐵性貧血之前有一個鐵缺乏而血色素不低的階段,可見到上述腦功能降低,血色素降低後疲勞無力的症狀。

為提高智力,要自孕婦開始攝入足量的鐵,嬰兒最好用母乳喂養並且及早增加輔食補鐵,由於植物性鐵吸收率低。最好多食用動物性鐵。吃肉類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以促進植物性鐵的吸收。天津、北京都有學者研究小學生智商與學習能力和缺鐵的關係,結果證明缺鐵初期智商就受影響,缺鐵小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主要由於定向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多動症,補充快以後有所恢複。

鋅也是與腦功能關係招密切的元素,腦鋅的分布和蛋白質分損相似,功能高的皮質合鋅較高,尤其在叫作海馬腦部位含量最高,“海馬”和記憶力關係密切,這裏受損失後記憶力就喪失。另外,缺鋅還延緩腦組織的形成,使神經的反應能力全麵降低。出生前後短期缺鋅也會導致成年後持久的行為異常,長期、短時記憶能力等都受到損害。孕婦嚴重缺鋅可以造成胎兒中樞神經係統不健全。鋅是合成核酸與蛋白質所需中的重要成分,缺鋅時腦中核酸與蛋白質含量皆減少。有人測定,智商較高的小學生血中鋅的含量達到了合理水平。

營養、運動和智力

組成人體結構的物質來自營養素。發揮生理功能的物質(如酶、激素、神經傳遞質)也來自營養素。因此,人體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功能上,其物質基礎都是營養秦。

然而,具有這些物質基礎,也隻能是靜止狀態;而生物體要有生命活動,才能求得生存。生物種類越是高級,其生命活動的內容就越複雜。智力是其中的高級功能。智力當然也需要物質基礎,像健全的神經係統.以及發揮神經係統功能的傳遞性。但這還不夠,人腦還必須有學習和訓練。生物的活動有本能的和獲得的,這兩者的區別有時很難明確劃線,“學而知之”是指技能和知識而言:智力雖有先天成分.但若缺乏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其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智力”在大腦中沒有解剖定位,可將它理解為腦功能的整體。因此,若想提高“智力水平”,決不是任何單一的方法所能做到,而必須綜合考慮。

營養素在腦的結構和功能(智力)發育中是很重要的。缺乏各種營養素就可能造成腦發育的障礙。但這決不意味著多用某種營養素就能促使腦的某種功能發育得更好。

人體有了足夠的(但非過剩的)營養素後,必須加以充分利用,才能被作為能源而貯存,才能維持旺盛的新陳代謝,使人的身心健康。運動就能讓人達到這個目的。運動的好處有很多:

1.增加能量的消耗,充分利用營養素。

2.長期增加代謝率。

3.維持良好穩定的食欲。

4.緩解精神緊張狀態。

5.增加自信心。

6.改善對社會對人的關係。

7.增強循環及呼吸功能,並預防某些成人病。第八,位神經係統協調。

一般主張,運動員對三大營養素的需要按重量比率是,蛋白質:脂肪:糖=1:1:4。

蛋白質雖不用做能源,但在運動中也消耗,所以應該補充。尤其兒童在少長發育期,運動促進肌肉的健康成長。所以必須供給相當量的蛋白質。但如果單純供給蛋白質而不運動,肌肉依然會發育不好。

兒童大量運動時,對三大營養素的需要,兒科工作者習慣按熱量分配,其比率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15%:30%:55%。

運動對智力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麵:

第一,日常的運動(動作)是一種學習過程。如學生用鉛筆寫字,由於使用鉛筆時空間的時間的連鎖運動,時時刻刻調整持筆的姿勢以適應書寫的需要,最後完成了寫字的學習。在此過程,由於視覺、觸覺(手指)的互相協調,促成了這幾個係統之間的聯係,反複幾次,即形成“記憶”而貯存於腦。

第二,由於運動,緩解了緊張情緒,使腦血管擴張,血液帶到腦中的營養素也增加,給腦蛋白質合成增加了物質來源,有助於記憶力。

第三,出於運動,腦內釋放出一種神經肽的物質,叫“內源性嗎啡”,是腦內產生的類似嗎啡的物質,使人有愉快感,沒有毒性,而且對學習過程有益。

為什麼說“智力可以吃進去的”

事實上,我們必須“吃進”我們作為人的智力。眾所周知,大腦是一切智慧行為的物質基礎,大腦發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力,而大腦發育的關鍵在於人們是否能吃進它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營養學家們通過對大腦營養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主要是由下列營養成分組成:蛋白質、脂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蛋白質、脂質、糖類和微量元素是這些營養物質中與人的智力關係更為密切的物質。腦細胞是由60%的脂質(不飽和脂肪酸)和35%的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是機體細胞增生增大的物質基礎,是大腦的興奮和抑製機構。正是依靠這種具有興奮和抑製作用的機構,我們才能充分發揮記憶、思考、語言和運動各種能力。糖類被分解成葡萄糖後,可全部供給腦細胞,成為腦活動的能源,是腦細胞代謝的基礎。脂質是指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結構脂肪”。研究證明,腦幹重量的60%,脊髓的70%,都是由脂質構成的。如果這種“結構脂肪”不足,將會引起人腦的退化。維生素能加強腦細胞蛋白質功能,可以促進腦細胞興奮、使抑製機構更好地發揮作用。微量元素對人的智力有一定影響,美國學者曾經指出: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在他們的頭發中鋅、銅的含量都較高,而碘、鉛的含量都較低。

在人的腦細胞裏,存在著一種核糖核酸,它決定著合成特殊功能的蛋白質分子的質和量。比如,一些神經激素是一種多肽結構的蛋白質分子,它的分泌可以使人記憶力、理解力增強,而蛋白質與核糖核酸的構成,是需要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來合成的。如果營養不良,就會使得人腦細胞裏的核糖核酸與蛋白質分子量少質差,而核糖核酸的質與量對智力的發展是有決定性作用的。

人體研究和動物實驗均已證明,嚴重的營養不足將會給智力發展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在實驗中,動物的受孕期間(尤其是分娩前)如果營養不良,以及出生後仍舊營養不良,可能使小動物的腦細胞數量不足,體積也小。出生後營養不良的時間越長則受害越重。英國神經科專家用大白鼠作試驗,限製大白鼠的吃奶時間,使之營養不足,一個月後進行解剖,發現它的腦子比營養正常者有明顯的差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營養研究所的專家們,對偶然事故或中毒死亡的嬰兒的大腦進行研究,

發現營養不良對嬰兒大腦的發育有類似影響。不久前,科學家在巴西的一個州進行普查,發現有20萬母親的智力發展狀況由於童年期缺乏蛋白質,使她們的智力低於12歲的正常兒童。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把智力吃進去呢?

首先,要全麵攝取營養。全麵營養的真實含義,是指人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養料,如五穀雜糧、蛋白質類食品(魚、肉、奶、蛋、豆類及豆製品等)以及蔬菜水果等。因此,我們應該注意膳食的合理結構,不能偏食,保證能得到大腦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在全麵攝食,合理搭配的前提下,還可以經常吃些核桃、芝麻、棗、桂圓、金針菜等補腦食品。

其次,大腦還喜歡“吃”氧氣,腦耗氧量占全身總耗氧量的25%。大腦供氧充足,可以使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因此,我們要經常從事體育運動,學習和工作的環境也要保持空氣新鮮。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不要整天趴在書桌上工作,這樣限製了胸廓的收縮與舒張,影響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

注意飲食,注意科學地補充營養,特別注意嬰幼時期的營養都是為著把智力“吃進”去。但營養僅僅是發展智力的物質基礎。如果有人懶於用腦,而把希望寄托於營養上,妄想以營養代替勤奮,這樣,營養再多再好也不能使人聰明起來。

哪些營養物質有利於改善大腦功能

美國學者對食品營養物質與大腦機能的關係研究發現,人們的情緒、警覺性、記憶力、甚至對疼痛的感覺都受到食物的影響。

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神經介質上,大腦神經元或神經細胞就是通過它,以閃電般的速度互傳信息的。當你眨眨眼睛或搜尋記憶時,某些大腦神經元產生並釋放出神經介質,將信號傳給其它神經元。

神經介質有30多種。起初,科學家們沒有想到神經介質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因為血腦屏障能保護大腦不受血流中許多物質的傷害,僅有少數幾種化學物質,如酒精,才能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大腦產生某種神經介質的能力,依賴於在血液中循環的各種營養物質。

食物被消化道分解成的各種營養成分進入血液、流經大腦時,究竟是哪些營養物質能影響神經介質的產生呢?

1.氨酸能催眠

研究人員發現使人困倦的神經介質是血清素。而腦神經元在製造血清素時又需色氨酸。因為色氨酸是大多數蛋白質中含量最少的氨基酸,所以它穿越血腦屏障進入想睡覺的人的大腦的機遇最少。研究發現,多吃碳水化合物能為色氨酸進入大腦掃清道路。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而胰島素能使血液中除色氨酸以外的其它氨基酸進入肌肉細胞,色氨酸則乘機進入人的大腦。所以,如果你想很快入睡,就應多吃甜食或含澱粉多的食物,如甜點、麵包、餅幹等。如果你想頭腦清醒,則應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等。

2.酪氨酸能緩解抑鬱症

研究人員發現,腦神經元能將酪氨酸轉變成一種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介質。當人的情緒嚴重低落時,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可能減少。一位經常哭泣,對周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年輕婦女服用酪氨酸片2周後,病情明顯好轉。當酪氨酸片被安慰劑代替後,她的抑鬱症狀又出現了。再次服酪氨酸片後。她的病情就好轉了。

如果能進一步證實酪氨酸對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有療效的話,那它比其它藥物都安全,因為許多標準藥物都有副作用。然而,當前還無法保持高酪氨酸飲食,因為含酷氨酸的蛋白質也含其它的氨基酸,它們在穿越血腦屏障時會與酪氨酸競爭。酪氨酸隻有兩種吃法:或是吃純酪氨酸片,或是將酪氨酸加進非蛋白質食物中。

3.乙酰膽堿能防止記憶力衰退。

蛋黃、魚肉、大豆、動物肝、瘦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膽堿,這些食物膽堿能被大腦從血液中直接吸收。蛋黃和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它們在腸內消化酶的作用下,也釋放出膽堿。膽堿在腦組織中與醋酸結合,生成有助於改善大腦記憶功能的乙酰膽堿。研究人員認為,一個人每天食用20克純卵磷脂即可收到增強記憶力的效果。

哪些食品有助於小兒智力發育

營養是小兒腦髓發育的物質條件,而腦髓又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營養不良或某種營養素缺乏症的小兒,腦的發育一般均較遲緩,智力水平也較差。

小兒腦髓的發育及其對營養的要求有怎樣的特點呢?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腦髓占體重的l/8—1/9,約重370—390克,一歲以內增加到920克,三歲時,腦的重量為初生時的3倍,約重1100—1170克,可見三歲以內幼兒的腦髓發育極快,可以說基本上接近發育完成。伴隨腦髓的發育,腦神經組織也日趨完善,如神經球蛋白、神經核蛋白、磷脂、腦糖脂、類脂質等構成腦神經細胞的重要物質,出生後18個月後比出生時約增加1—2倍。因此,對1—4歲小兒,除了供給充分的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維生素和水以外,應特別注意供給優質蛋白質和類脂。在天然食物中,牛奶、雞蛋、魚、動物髒腑類(心、肝、腦、腎等)和大豆及其製品都是最好的來源。

牛奶:牛奶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其次是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它們都含有小兒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是很好的優質蛋白質。奶脂中還含有必需脂肪酸和磷脂,容易消化,營養價值極高,有助於幼兒腦髓發育。

雞蛋:雞蛋中含有卵白蛋白和卵黃蛋白。卵黃磷蛋白中含鐵較多,與牛奶同食,可以補償牛奶中少鐵的缺點。它們也都含有幼兒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利用率很高,是很好的優質蛋白質。卵黃中還含有大量卵磷脂,既易消化,又有助於幼兒腦髓的發育,是小兒腦營養的好食品。

魚:魚中含有球蛋白和白蛋白及含磷的核蛋白,其中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與幼兒需要量接近;容易消化,是適合幼兒營養的優質蛋白質食物。魚肉還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碘以及維生素B12等,有助於幼兒腦髓的發育。

大豆:大豆中主要含大豆球蛋白,是一種優質植物蛋白質。大豆油中,還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和磷脂,營養價值很高,有助於幼兒腦髓發育。所以大豆及其製品,也都是小兒腦發育的營養食品。

動物髒腑類:動物的心、腦、肝、腎(腰子)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類脂(磷脂、腦糖脂等),是促進幼兒腦髓發育的極好食品。

以上這些食品,不但對幼兒的腦髓發育作用極大,對全身的發育也都很重要。特別是在斷奶之後,為1—4歲幼兒安排膳食時要多加供給。·當然其他營養素也不應忽視,總之,要保持各類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體的全麵發育,隻有全麵的發育,幼兒的智力才能發展得好。

“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體魄”。在重視幼兒營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及時的教育。因為教育對幼兒智力發展,有著更積極的作用。

對孩子頭腦有害的幾種物質

要保證孩子頭腦的健康和聰明,不僅要注意食用健康的食品,還要注意避免對頭腦有害的東西。在現代讓會中,最普通最常見的對頭腦有害的東西有哪些呢?

1.農藥

農藥對人腦的危害已被科學家所證實。人攝食農藥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從蔬菜水果中直接攝取,二是通過食物鏈。什麼叫食物鏈呢?比如魚生長在被汙染的水中,人吃了魚,或牧場被農藥汙染,牛羊吃潦草以後,農藥在牛羊身體內累積起來,人吃了牛羊肉。值得注意的是,當農藥從一種生物轉移到另一種生物時,會作大幅度的濃縮,濃縮曆的農藥大部分集中在動物的肝髒和脂肪中,因肝髒是濾毒的器官,所以若是來自汙染地的動物肝髒,就不要食用了。

2.合成洗滌劑

現代生活中合成洗滌劑簡直是比比皆是,每個家庭部離不開清潔精、洗衣料、洗滌劑,甚至連牙膏裏都含有合成洗滌劑,自來水裏也含有微量的洗滌劑。我們每天都通過吃和接觸這兩個途徑攝入合成洗滌劑,合成洗滌劑的作用是洗去油脂,而大腦的主要成份是脂質,可見多攝入合成洗滌劑會給腦造成的影響。

為了避免合成洗滌劑對頭腦的損害,最好做到:

(1)水果、蔬菜、餐具等用洗滌劑洗過後,再用流水徹底衝洗。水果要削皮後再吃,因現在水果生長過程中大都噴灑過農藥。

(2)手不要一直泡在洗滌劑裏,因為洗滌劑會經皮膚被人體吸收。

3.一氧化碳

氧化碳不僅本身有毒,還妨礙血液和氧氣結合,使大腦處於缺氧狀態而受到損害。

現代大城市的一氧化碳大部分來自汽車尾氣,除此以外,木炭。煤球的不完全燃燒、煤氣的泄漏也是造成一氧化碳的原因。所以,孩子下課回家,盡量不要在馬路上停留,以減少一氧化碳的吸入量。

一氧化碳慢性中毒症的症狀是頭痛、記憶障礙.焦躁失眠、白律神經障礙、平衡障礙、腦波異常等現象。

4.鉛

汽車尾氣裏也有鉛,其來源是加在汽油裏的四乙基鉛。四乙基鉛也有可能經皮膚吸收。急性中毒的症狀是失眠、惡夢、食欲不振、頭痛、渾身無力、情緒不穩、焦躁不安、痙攣、昏睡。現代社會中,到處都充滿了對孩子頭腦有害的物質,因而,為了孩子的頭腦健康伶俐,一定要盡量設法避開這些有害的東西。

5.酒

酒可影響維生素在腸內運送,尤其對維生素B1的吸收有不良影響,所以嗜酒的人常缺乏維生素B1,引起多發性神經炎、神經衰弱等症狀。酒精還影響神經遞質發揮作用,長期飲酒的人,腦內蛋白質與核酸合成下降。給動物多次灌酒可見腦膜上膽固醇增多。如孕婦酗酒,可能會分娩出有酒精綜合症的嬰兒,這種嬰兒的特點是頭圍小、鼻梁低、鼻子短、上唇薄、智商低、意識障礙、身高體重也較正常的嬰兒少、體內脂肪少。酒精對胎腦有永久性損害,以後加強營養也難恢複。長期飲用大量酒還可得肝硬化。

6.咖啡

飲用咖啡可使精神興奮,減弱疲乏感覺,但長期大量飲用可致急躁、神經緊張、失眠、頭痛,並可使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

7.香煙

一般人們認為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腦細胞使之興奮。但近年有人通過動物實驗得知,尼古丁不但不能使腦細胞興奮,而且還抑製腦的學習和記憶功能。天津市對22000多名幼兒進行調查,其中母親吸煙的兩千多幼兒中智力低下的有8.78%,顯著高於母親不吸煙的幼兒。而且患病率也比其他孩子高,如果母親每天吸煙20支以上,所生子女智力低下者可達15.34%。可見煙對幼兒智力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營養與視力

現在有近視眼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這種情況,賣眼鏡的商店可能會高興,但家長、老師和醫務人員卻越來越擔憂,這樣下去,未來的一代會不會變成戴眼鏡的一代呢?

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城市男學生視力不良率為40.6%,女學生為44.6%。

《現代保健報》曾對陝西漢中市三所中小學160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是每2名學生中就有1個近視眼。

成都市兒童醫院1981年曾對成都市745名7一12歲兒童進行調查,發現兒童常見病的發病率依次為1.近視:2.齲齒;3.鼻炎;4.沙眼。近視眼和視力不良的孩子這麼多,主要原因是兩個:一是用眼過度;一是營養不良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很多父母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培養孩子,許多上了

學的孩子,除了完成學校日常的功課之外,還要看電視,還要完成家長布置的第二學習任務,如學書法、學美術、學英語、學彈琴之類,孩子每天用眼的時間大大超過了父母小時候用跟的時間,這樣,父母原來就近視,孩於體內有近視遺傳因素的孩子很容易成為近視,就是那些父母眼睛很好,孩子沒有近視遺傳因素的,孩子也會因後天過於疲勞而導致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