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成為在競爭中製勝的關鍵要素時,這是社會和企業發展對員工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不斷補充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價值,為企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福特公司首席技術官路易斯·羅斯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在你的職業生涯中,知識就像牛奶一樣是有保鮮期的,如果你不能不斷地更新知識,那你在職場中便會快速衰落。”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這和我對夢想的追求有很大的關聯。
上初中時,為了習武,我把媽媽每天給我的一分錢的零花錢,慢慢攢著,用來看錄像,揣摩各種招數;有一次下雨,我戴著鬥笠去上學,城裏的學生稀奇得不得了,一定要我的鬥笠,於是,我用鬥笠換了一本《武術基本功》,每天人在哪裏,書在哪裏。這些粗淺的知識,讓我有了良好的身體底子。
大學畢業後,我到瀘州一壓附件廠實習。在此期間,我四處拜師學藝。通過努力,我覓得當地的武術名師陸劍秋老先生。通過對摔跤、拳擊的學習,再結合權威的李小龍截拳道學說書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截拳道功夫理論。
1997年,李小龍的師弟梁挺先生到湖南韶陽講授詠春拳,我借了1700元去學習了一段時間。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截拳道的母體拳法,通過聆聽世界各地高手的心得交流,使我的武術觀得到了全新的改變,遠方之行,使我終於真正懂得了李小龍所倡導的武道奧秘:“修煉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於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1999年,我憑借自己的武術特長,通過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演員幹部研修班”的考試,進入了亞洲最大的電影學府,師從齊士龍、劉汁子、戈文藝、陳義等名師係統學習電影知識和表演技能,其間,並拜已故著名藝術家金乃千的夫人、中戲表演係教授唐愛梅為師。兩年後,我又考入了電影學院導演係,師從第四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的恩師謝飛、鄭洞天、田壯壯、謝小津、張建棟、金舸等老師學習電影導演。
通過漫長的一個求學過程,我發現很多知識和技能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真是“活到老,學到老”。隻有這樣,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才能不斷進取,不斷進步。
當今社會,再高的學曆也不能成為不學習的理由。事實上,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學曆在職場上的有效期越來越短。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如果你有知識,隻是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曾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畢業生說過這樣一段話:“你的文憑是你應有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體現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隻有3個月。要想在這裏工作下去,就必須知道該學什麼。如果不知道繼續學習,你的文憑在這裏就會失效。”企業招聘人才,文憑隻是一塊敲門磚,不斷學習才是開鎖的鑰匙和向上的階梯,學習力決定你的競爭力。
現代社會知識和技術不斷更新,大學裏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不了幾年就會過時。我們現在所掌握的一切技能,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就被新技術取代而毫無用處。在企業看來,文憑隻是一個知識積累的標誌,企業用人更看重的是發展潛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眾多國際著名的大企業都十分重視員工的學習能力,德國獨立軟件供應商SAP公司就是如此。在SAP公司看來,技術和知識都是可以經過實踐獲得的,與學曆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係。因此在招聘員工時公司更注重應聘者還能學習多少新知識,還能提高多少。飛利浦公司也非常注重員工的學習潛力,除業績評估外,還對員工做潛能評估。
不管是誰,要想持續適應社會需要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作為企業的員工更應如此。我們每一名企業成員都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成為學習型人才,使自己適應社會發展、企業發展。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一方麵為企業創造價值;另一方麵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