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空杯心態:鬆開手才可能擁有更多(2)(1 / 3)

亨利是英國BBC晚間新聞主播,他雖然連大學都沒有畢業,但是卻把事業作為他的課堂。他當了3年主播後,毅然辭去人人羨慕的職位,到新聞第一線去磨煉,幹起了記者的工作。他在英國國內報道了許多不同的新聞,並且成為英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他又成為駐美洲地區特派員。經過這些曆練後,他重回BBC電視台。此時,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而又受歡迎的主播了。

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必須主動抓住一切機會學習,還要學會從工作中學習。學習運用我們的眼睛去看,用我們的耳朵去聽,更要用我們的腦子去思考,這樣我們才能有效提高學習能力。

21世紀,你唯一的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更多、更好!

歸零自己的知識,永不停止學習的腳步。我們要不斷補充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價值,為企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4.憶昨思今:在反省和改進中不斷超越

要想超越,就離不開反省。隻有通過反省昨天,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改進,實現最終的超越。

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反省,就能對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態度,放空自己,進而不斷彌補缺陷,改正錯誤,獲得更大的成功。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財經界領袖人物,身兼商業銀行理事會的主席、信托公司的董事長等多重職務。當別人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時,他說:

“幾年來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把每天的活動都記錄在一個小手冊裏。星期天晚上,我總利用那段時間做一周的總反省,打開記事手冊,把一周來所有的會議討論與拜訪約會都仔細審查回想一遍。

然後問自己:

我是不是犯了什麼錯誤了?

該怎麼做才好?

怎麼做才能促進自己的工作?

從錯誤的經驗中我學到了什麼?

有時候這種反省會把我弄得非常不快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失誤竟是那麼多。可是隨著日子的過去,自己的大多數短處逐漸被克服了,缺點也越來越少了。”

艾森·豪威爾的這段話對每個人都很有意義。反省所帶來的超越和進步,往往是不可思議的。

這是這個年輕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當了11年的職業記者,他終於有機會站在燈光下,成為一名節目主持人。

在節目錄製開始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精心挑選了西褲、襯衫、毛衣,並站在化妝間的鏡子麵前把衣服弄得整整齊齊。

現場錄製馬上要開始了,他深吸了一口氣,精神抖擻地走向演播大廳。

音樂響起,燈光追著他出場,兩邊的觀眾開始歡呼,年輕人充滿朝氣地跟他們一一握手說:

“你好,你好,歡迎你!”

年輕人的腦海裏,早就背熟了一套開場白和台詞,他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應對一切場麵。他甚至這樣想,一上場先念四句詩,再來一個對聯,再弄幾個排比句,最後是四個歇後語。

就在一切都按他的想象順利進行時,突然,他聽見從身後的觀眾席中傳來了一句話:

“這孫子是幹什麼的?”

聲音很細微,在嘈雜的現場幾乎難以分辨。但在這個年輕人聽來,卻如劈雷一般。

刹那間,他的腦子裏一片空白,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想不出來了。

但節目還得錄製下去,年輕人隻得硬著頭皮,嗑嗑巴巴地錄完了節目。節目錄完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第一次主持節目的尷尬經曆,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

但他並沒有氣餒,十幾年做記者的經曆,使他深知越是尷尬的時刻,越需要用空杯心態來對待。他堅信,隻要自己努力,這個演播大廳裏,就一定有他展示才華的機會。

於是,他放下了以往主持人的形式和風格,像個記者一樣去采訪別人,不同的是,他會加倍認真傾聽采訪對象的心聲。

慢慢地,年輕人的風格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很多人都喜歡他的自然、樸實,甚至稱他為“平民主持人”。

這位年輕人就是崔永元。

多年以後,崔永元做客《藝術人生》節目,講起了那段尷尬的經曆。最後,詼諧的他還不忘調侃一句:“要堅持做一個好的主持人還挺難,每次都得有一個人說,這孫子是幹什麼的。”

昨天無論發生什麼,都值得我們反省,昨天的經驗和教訓可以作為今天的警示,我們在不斷反省昨天的同時,改進自己的不足,完成今天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