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市別急著把中小投資者“擠走”(1 / 1)

股市別急著把中小投資者“擠走”

財專欄

作者:袁元

3月18日是新任證監會主席肖鋼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在這個聽起來似乎要“發財”的日子裏,股市以一副“淡綠”色迎接肖鋼的到來,當日滬指下跌38.28點,以2240點收盤。雖然當日滬指的下跌更多的是由於外圍國家股市的下跌影響所致,但是場內投資者入市動能不足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春節以後,國內股市一改節前“7連陽”的牛氣,滬指從2400點一路陰跌到如今的2240點,已經逼近了號稱“牛熊分界線”的年線邊緣。而在國內股市一路陰跌的同時,美國股市的道瓊斯指數卻是一路走高,創出了1896年該指數誕生以來的曆史新高,引發全球金融投資者蜂擁而至。國內、國外投資者人氣相差如此之大,不能不引發我們對國內股市的深一度思索。

或許,下麵這一組數據可以告訴我們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中國證券結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A股2012年新增開戶數隻有552.45萬戶,與上年同比減少接近五成,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低紀錄。而在今年頭兩個月,盡管國內股市強勢反彈,但是中登公司披露的周報顯示,A股持倉賬戶數連續第8周環比下降,表明場內投資者的主流心態仍是“逢高離場”。這些離場的投資者90%以上是中小投資者。

麵對上述數據,業內人士的解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這是管理層長期以來大力扶持機構投資者的成果,因為一個由機構投資者支撐的股市才會發展得更長遠、更健康;也有人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遠離股市,表明國內股市對於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還隻是處在書麵階段,中小投資者在自身合法投資利益無法得到保護的前提下,不得不以“離場”來表明自己對股市投資的態度,這對國內股市的未來發展未必有利。

中小投資者之所以遠離股市,是因為股市投資與收益不成比例,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就拿股市分紅來說,我國A股整體市場分紅占當年利潤比例和用股息率來衡量的投資回報率還很低,長期在1%以下。即便是代表了A股最核心的滬深300指數企業,其相對於社會公眾股東加權平均的股息率也隻有1.62%,僅為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46.29%,或10年期國債利息的46.15%。這與境外成熟市場成份指數乃至整個市場的股息率一般顯著高於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或10年國債利率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在這種分紅不足以彌補中小投資者投資成本的背景下,中小投資者極為熱衷於短線炒作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中小投資者普遍存在的投資手法就是賺錢就賣,虧了就死守,這才構成了股市走勢的千變萬化,不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投資利益,單純示好於機構投資者,並不符合國內股市的實情。沒有廣大中小投資者對於國內股市的“不離不棄”,就沒有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因如此,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上任後的第一次中外記者見麵會上,對股市隻說了四句話,其中兩句是:要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兩句話提綱挈領,直指目前股市投資的時弊,為管理層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