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導課時間設計為五分鍾左右,精講部分為十五分鍾,習題練習部分設計為十分鍾,趣味數學題競答為五分鍾,課堂總結以及布置作業占五分鍾左右,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步驟安排才算得上是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合理的分配了一節課堂的教學時間。
三、教給學生方法,講究教學方法
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應使用不同的方法,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所以,教師應采用小組討論、模仿類比、練習測評等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長期的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等於交給了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隻要掌握了這把鑰匙,就能受益無窮。
我在教學中經常隨時隨地提醒學生把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力求借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應用題,可以采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方法,也可以采用設置相應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如組織兩位學生相對而行模擬相遇問題的情境,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但是不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導,讓學生學會自己進入知識的殿堂,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學的能力和效率。
四、營造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以生為本,需要教師平等對待學生,“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小學生天性好動,課堂上如果教師實行“滿堂灌”或者“填鴨式”教學,學生的思路會受到限製和壓抑。學生的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我在課堂上充分實行啟發式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盡量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低年級學生可以進行一些小遊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課堂上進行“找朋友”的遊戲進行識數教學,還可以通過“比大小”的遊戲進行數字的比較學習,使學生快樂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高年級學生可適當進行一些必要的比賽,增強好勝心和榮譽感。可以運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積極有效的氣氛中參與到教學中。
總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一切為出發點和歸結點,就能在一節課的時段內有效地完成教學,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