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課堂效率提升途徑芻議(1 / 2)

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課堂效率提升途徑芻議

教學·教研

作者:江玲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尋求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師盡量少教,但是學生卻可以盡可能多學一些知識。”課堂教學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發展能力和形成技能的主要陣地,但是每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是有一定限製的,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多學一些知識,逐步提升小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本文從生本的視角,從以下幾個方麵探討。

一、精心備課,眼裏有學生,心裏有學情

這裏說的精心備課,就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刻意追求華麗、完美、理論等等,盡可能是原生態的、本色的。教師要細心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學習能力、接受程度,備好每一節課,盡最大的可能提高每一堂課的質量,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因此從學生的接受程度來看,眼裏有學生,心裏有學情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理解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慮好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具的運用等等,如果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探究的能力較弱,那麼這種問題盡量少提,或者不提,注意恰當引導,或者組織小組探究;如果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強,那麼在這些方麵我們應該特意做好引導的準備,借教師的小開口問題拋磚引玉。

例如給“乘法運算”備課時,要強調引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乘法的規律,並運用規律舉一反三,在學會乘法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同時,根據教學須有一定延伸的要求,備課時,我還對課後的練習和作業進行精心的設計與裁剪,在圖書館查找多種資料,做到既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又達到對學生進行訓練和提高的目的。以學生為本的備課,要想有良好的課堂效果,教師不但要盡可能做到深入鑽研數學教材,還需要從導入語到課中的過渡語,進行精心的設計,力求錦上添花。

二、合理分配時間,把時間用在關鍵點上

每節課一般是四十分鍾,小學生真正可以做到集中精力的有效時間隻有二十分鍾。因為,我們發現學生不能夠集中四十分鍾的注意力,這二十分鍾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二十分鍾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所以,我們不一定就要小學生在每一分鍾都認真聽講,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孩子注意力保持的客觀規律,讓他們在有效的一段時間裏發揮作用。當然這是與教師的課堂安排是緊密相關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所以在設計小學數學教學預案的過程中注意時間設置非常必要,持續緊張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感到厭倦,我們應充分利用關鍵的學習階段,合理分配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練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