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仁還以報銷教材的方式,鼓勵員工參加國家學曆和各項專業職稱考試,於是在員工的工資構成中,設有“書報費”一項,員工獲得學曆、職稱後,企業予以獎勵。
考核體製是彙仁激勵機製的精華。他們通過對在崗業務人員進行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的考核,不斷地發現和選拔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
4.仁愛固本
企業產品沒有品牌就像人沒有名字,品牌沒有文化理念支撐猶如人沒有靈魂。必須在品牌中進行文化滲透與情感訴求,才能培養、創造和保護大批忠誠專一的客戶。為豐富品牌內涵,提高品牌知名度,彙仁集團一直致力於建設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1998年元旦至今,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每晚黃金時段,彙仁集團花巨資隆重推出“仁者愛人,彙仁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旗幟鮮明地表明企業的文化與道德追求。
“仁愛”內涵
從結構上看,仁者愛人,內涵及外延,主要在“仁”,其重心則是愛。作為彙仁的綱性理念,首先必須認識“仁者”的概念,然後是如何去“愛人”。
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孔子構建的儒家學說是其中的主流文化,而“仁”則是儒家文化最深刻、最典型、最集中的載體和概括,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仁”在孔子所看來,含義非常廣泛,總體上說是以人為本,包括寬、信、恭、惠、敏五種品行和忠、勇、智、孝、弟、恕六項基本要求。
寬即指寬厚、寬容、廣博。“寬則得眾”,否則,人們無法與你相處。人世間不如意事之八九,應有大海般的胸襟;信就是誠實有信,信任別人也讓別人信任你。往深處說,還指信仰,人必須有信仰,有信仰才會有戒律、有原則的做人。恭即恭謙、恭敬,端莊而有禮貌,“恭則不侮”,意思是莊重就不會遭到侮辱,或隻有自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要求人們既謙遜又自重;惠是仁慈、恩惠。所謂互惠互利,就是樂於給人以便利,才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擁戴;敏是聰敏、敏捷。驕狂的人不“敏”,但“敏則有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隻有勤奮聰敏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儒家文化具有極強的深刻性及實用性,務虛不行,空談更不行,所以光有品行是不能稱之為“仁者”的,真正的“仁者”還必須具備實實在在的東西。
忠是貫穿孔子學說的主線和基礎,也就指忠誠、忠義,它要求人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實現理想和目標,並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當我們想在社會上闖一番事業的時候,開始的時候,因為你一無所有,你隻有通過“忠”來取得別人的信任,也隻有當別人信任你之後,你才有可能獲得有力的幫助和發展的空間。如果一開始就貪圖小利、不忠不義,人們像防賊一樣防著你,你還會有成功的機會嗎?勇即勇氣、勇敢、有膽有識。“仁者必有勇”,輸得起才能贏得下,不敢行動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勇要求要不怕危險和困難,勇於行動,勇於嚐試和進取,方顯英雄本色;智就是智謀、智慧,泛指知識、技能,以及對人對事本質的辯析能力和認識能力;孝就是要孝順、贍養父母,這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最重要的標準之一;而弟是弟子、兄弟。一方麵要“親親為大”,親近親人,要像兄弟般對待我們周圍的人,一方麵要像弟子般向人請教,主動將自己擺在下風“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極為實用的處世哲學;恕是設身處地為他人中想,原諒、寬恕他人。這是“寬”的具體運用。這是一種堅韌和強大,必須具有非凡的意誌力才能實現。隻有“恕”,努力承受下來並自我消化。什麼事都“寬”不往心裏去,那是不現實的。
總之,仁者是種很高的人格境界,隻有成為一個仁者,才能“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仁應該是每個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和信仰。真正的仁者,敢於為理想和事業犧牲一切。在孔子看來,求仁的道路並不渺茫,一是要“克己複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二是靠自己修煉“為仁由自己”;三是要盡忠盡義,忠恕,樂於助人並以度人。
既然已經懂得了“仁者”,那究竟如何“愛人”呢?這裏僅從本意上非常片麵而且膚淺地將其理解為關愛、愛心、友愛是不夠的,這隻能說是注釋之一。作為企業理念,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它的外延。
愛首先是一種自重。如果你看重自己的人格,你就應該品行端正,嚴於律己,讓人無法指責踐踏;如果你珍惜自己的價值,你就應該去拚搏,讓生命閃光;如果你希望輕鬆坦蕩,你就應該敞開胸襟,“有容乃大”,否則,處處算計時時設防,你隻能活得孤獨而疲憊;如果你渴望成功,因為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你就應該堅韌不拔百折不撓。
愛其次是一種多元的責任,應該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以及為什麼。責任感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素質,有責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嚴謹,把事業做大。
愛最後是一種奉獻。沒有奉獻就沒有收獲,奉獻是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假如一定要索取對等的回報,那是種誤解,是狹隘,永遠得不到心理平衡。但必須記住,奉獻永遠不可能等於收獲。
“仁者愛人”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顯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這個變得有些急功近利的時代背景下,令消費者耳目一新,它很快勾起了人們對這一古老風範的深深眷戀。一時間,“仁者愛人,彙仁製藥,彙仁集團”很快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大江南北膾炙人口的廣告語。
真實體現
在彙仁,企業內部建立了各項健全的規章製度,企業行為規範,以“仁者愛人”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文化體係時刻在影響著彙仁的員工。
公司決策層以振興和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為己任,以仁者辦企業,在江西民營企業中率先成立黨的基層組織和工會組織。在歸屬問題上彙仁認為,彙仁近期是彙仁人的,遠期是社會的。彙仁集團在今後的一定時期仍將以製藥為主導產業,致力於大醫藥計劃的實施,同時圍繞健康產業發展,立足於以仁者風範辦一個“百年不倒”的企業。
為體現“賢者居上,能者居中,庸者居次”的用人機製,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才能,真正使員工“既能多賺錢,又能受尊重”,實現員工的自我價值,彙仁在員工待遇上實行“三高”工資政策,即保證員工工資高於省內同行業收入,高於原來單位收入,力爭高於上一年收入;加強員工素質教育,倡導重讀書再創業。在集團內部,有每月兩期的內部文化刊物《彙仁人》報,有豐富多彩的業餘文體活動,有藏書萬冊的彙仁圖書館。彙仁以濃鬱的文化氛圍陶冶著員工的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塑造一個具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價值觀念的企業團隊,形成企業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取之於民,還之於民”的愛人情懷在彙仁得到了充分體現。集團成立以後,先後籌辦如“彙仁為你過生日”少兒歌舞晚會,全國圍棋名手邀請賽,全國女排甲級聯賽及“紅土地情懷”、“彙仁杯——為了母親的微笑”等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先後為災區捐贈達數百萬元,為社會安置就業人員逾萬人次,出資為地方通電、架橋、修路、投資興建兩所希望小學。發展中的彙仁集團以無私報答社會,詮釋著企業“仁者愛人”的人文精神。
以愛人情懷回報社會,彙仁的一曲“仁者愛人”傳承著中華中醫藥文化的精華,詮釋著新時代的內涵,在社會及公眾中使彙仁集團樹立了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形成了彙仁獨特的人文景觀。彙仁集團倡導的“愛人”情懷,把企業文化同現代企業製度結合起來,並和企業創新有機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榮譽感,增強了員工之間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仁者無敵
有人說,民營企業“火”不過三年。高速成長中,管理滯後與盲目多元化擴張是民營企業的通病,但彙仁集團在迅速崛起後前進的腳步卻異常平穩。陳年代七年前從他父親手中接過這家企業時,每年隻能賣幾百萬元的蜂王漿,而2001年,它已經有了12億元的收入。彙仁在監審機製,產品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麵都走在和做在了前麵。
彙仁的成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重用了一批願意負責並負得起責任的人去搞企業。這裏有兩個條件,首先這個人要願意負責任,他有主動性。其次,他還得有不僅是才學上的,還有財力上的能力去負責任。“一窮二白”的人具有經營企業的能力,這是沒有人會相信的,更不要說去負責任了。從結果的角度出發,彙仁才把企業交給那些能夠負責任的人去經營。
為管理好人,彙仁做了這樣幾個工作:第一是到彙仁來的人要有經濟擔保人,然後我們還要對他有教育背景的要求,要進行麵試、培訓和試用等嚴格的考察,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範機製;第二就是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必須讓員工具有;第三就是要建立健全的約束機製。中國的企業,強調激勵機製的比較多,有忽視約束機製的不良傾向。一個企業的政權管理一旦失去監控和約束,就會產生腐敗,一個分公司有分公司的權力,省公司有省公司的權力,而對它們的權力沒有約束,由於人都會有惰性,那麼它的私欲就會膨脹。
彙仁認為企業最需要的是德才兼備型人才,因此集團一直把人力資源作為第一戰略資源,堅持量才而用、德才並用的原則,注重強化人才使用的合理配置,製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總體人才開發戰略,建立起一套與之相適應的人事管理、考核、分配製度。從而吸引著大批仁人誌士加盟彙仁。
“仁者愛人”作為彙仁集團的核心理念,體現了彙仁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對品牌,對社會的態度和高度責任感。理念的支撐不是空洞的口號,“仁者愛人”也不是附加在產品上的標簽。彙仁通過企業的行動來體現,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去感受、去體驗。勇者無畏,智者無惑,仁者無敵,致力於中藥產業現代化,以振興中藥為己任的彙仁集團有限公司,正朝著“中藥生產立足中國,中藥營銷麵向世界,做百年不倒的企業”的目標邁進。